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南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4-23来源:济南市统计局点击: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形象持续改善提升,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持续加快改善,开创了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8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4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829.31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4754.83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构成为3.5:36.0:6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06302元,增长5.7%,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6064美元。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常住人口746.0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90%。户籍人口655.90万人,增长1.91%。申报出生率14.57‰,申报死亡率6.98‰,人口自然增长率7.59‰。
就业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9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6%。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3%。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基本保持稳定。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6
食品烟酒
103.2
衣着
103.8
居住
103.5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6
交通和通信
102.1
教育文化和娱乐
99.6
医疗保健
104.7
其他用品和服务
99.6
现代服务业[4]增速较快。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67.38亿元,增长12.8%,占服务业比重为58.2%。
非公有经济稳定发展。全年非公有经济增加值3237.50亿元,增长3.6%,占GDP比重为41.2%。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2833.58亿元,增长3.7%,占GDP比重为36.1%。
重点改革成效显着。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加快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新搬迁改造或关停腾退企业10家,累计完成66家。全面实施“一次办成”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创造性实施“立体式”监督、“点穴式”察访、“清单式”整改、“靶向式”问责,“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被国务院在全国复制推广,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万户。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济南公共数据开放网已开放65个部门1405项数据集,下放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9项,实现了“四十五证合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双招双引”新格局,先后承办了儒商大会2018、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国际峰会、第七届文博会、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省市共建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7家,众创空间达186家,新增各级知识产权企业178家。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居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全年新经济增加值[5]比重达到26.5%,居全省第3位,提高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8%,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8.8亿元,增长15.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1.1%。新兴产品中,生产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52.0%、38.9%,传统耗能产品中,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下降64.4%、45.5%。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63.2亿元,增长28.0%,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平均增幅20.3个百分点。
二、“四五四”工作
“四个中心”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1、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10.27%,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11.61%,居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5%,居第1位。2、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增加值831.11亿元,增长3.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居全省第2位。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7家,总数达到163家(其中17家进入创新层),占全省比重22.1%。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发行优先股、发行公司债等形式累计融资130.5亿元。3、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11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家,均居全省第1位。重点物流企业256个,营业收入265.3亿元,增长9.6%。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荣获“改革开放40年城市物流发展成就奖”。4、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4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3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741家,实现产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1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2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7家,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1家。建成国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6家。R&D经费投入185.15亿元,占GDP比重为2.59%,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