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5-15来源:淮安市统计局 点击: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我市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金湖秧歌、洪泽湖渔鼓舞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99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92.1%,人均公共图书馆总藏量0.803册。清河区和淮阴区码头镇、涟水县高沟镇等8个乡镇创成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市有线电视总户数146.78万户,比上年增长6.24%;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7.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2.5%,有线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全市共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82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综合医院32个,专科医院12个,中医院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9个,卫生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25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4642张,其中医院15330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12张;卫生技术人员2.8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6万人,注册护士1.2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0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06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98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69人。英国信诺公司、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投资1.3亿美元合作办医项目顺利落户淮安。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与徐州市联合承办第十八届省运会。全市1376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青少年部24个大项839个小项的比赛角逐,获赛会金牌149.35枚,奖牌375.9枚,赛会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三项均名列全省第五。全年向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47人,向省专业队和解放军队共输送优秀运动员61人。全市新建成健身步道33条,总长达60公里,配置健身器材342件,沿途健身场地面积26452平方米,建成全市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年销售体育彩票8.13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2天,优良率60.8%;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4.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4.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6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595.02吨和638.77吨。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560.25万人,比上年增加7.29万人,增长1.3%。年末常住总人口485.21万人,比上年增加2.52万人,增长0.5%。城镇常住人口273.9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11.26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2.34%。,死亡率7.40%。,自然增长率4.94%。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0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8元,增长9.4%;人均消费性支出14703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0元,比上年增长1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36元,增长12.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6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6.27万人,比上年增加2.8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6.69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36.32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82.93万人、46.26万人、42.06万人和62.3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03万人、1万人、1.06万人和1.2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61万人。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4.88万人,参保率99%。全市共支付22.7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4.63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共征缴当期养老保险费51.04亿元,清理企业往年欠缴养老保险费6599万元。全市22.6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100%。组织10.8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第四轮免费体检。全市累计为1.8万人次特困人员办理贷款,发放贷款资金1.5亿元。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5》公布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4+2”优势特色产业:指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