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5-15来源:淮安市统计局 点击: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5年4月30日)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突破年”总体要求,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重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态向好、改革深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取得新常态下全面突破的新业绩。
一、综合
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5.39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6:45.6:41.8调整为11.9:44.8:43.3。人均GDP50736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259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涨1.8%,衣着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4.2%,居住涨2.5%,烟酒跌3.0%,交通和通信跌0.7%。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3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57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2%,保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9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43万人。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城市化水平56.5%,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如稳增长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促改革难点多,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惠民生还有差距,在统筹解决群众的新期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十一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67.19万吨,比上年增加6.16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179.43万吨,增长3.9%;秋粮287.76万吨,下降0.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7.80万亩,增加1.31万亩。油料面积47.14万亩,减少4.19万亩,蔬菜面积141.90万亩,增加0.05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3万亩,其中成片林3.2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31.29万吨,下降2.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0.33万吨,下降3.5%;禽肉产量10.89万吨,下降1.4%。禽蛋总产量13.01万吨,增长0.3%。牛奶总产量3.6万吨,增长13.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万吨,增长0.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8.5万千瓦,增长9.7%。
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3.13亿元,“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达130.63亿元。全力推进淮河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完成80%以上。主城区水环境工程进展顺利,里运河堂子巷控制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先后5次向城区补水总量近400万方。民生水利加快实施,全面完成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灌区节水改造年度目标,新建改造泵站244座,新建防渗渠道676公里;疏浚县乡河道326条,整治村庄河塘1150个;实施淮涟、渠南等7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7个县(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进一步增强农田灌排能力。完成7个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5.35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25.84亿元,增长3.0%;集体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2.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663.05亿元,增长13.0%;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41.14亿元,增长17.5%。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606.61亿元,增长9.8%。轻工业企业增加值555.23亿元,增长10.3%;重工业企业增加值711.18亿元,增长15.0%。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全年“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126.36亿元,同比增长20.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5.2%,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835.28亿元,增长20.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0.02%;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291.08亿元,增长26.1%。电子信息业实现销售993.76亿元,增长40.2%。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率顺利完成省定目标。
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56户,其中销售50亿元以上企业8户,30亿元以上企业12户,10亿元以上企业43户。全市百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比重分别为21.1%、26.6%和2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利税529.45亿元,增长27.9%;利润295.9亿元,增长34.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12户。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3.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26.31亿元,增长19.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88.99亿元,增长2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5.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工业投资1009.86亿元,增长25.6%;房地产开发投资357.66亿元,增长14.6%。民间投资1096.59亿元,增长22.7%,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61.1%。全市在建亿元项目606个,计划总投资160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完成投资970.71亿元,增长18.1%。新招引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超50亿元重特大项目5个。总投资200亿元的金岭盐化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的中兴4G智慧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的中兴能源光伏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29.2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6亿元,增长6.2%。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736.5亿元,增长13.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8.4亿元,增长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