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辽源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5-08来源:辽源市统计局 点击:
2014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当时整体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年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全面转型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49.3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51.02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的比重为7.9:59.1:33.0,分别比上年下降0.4、0.1和上升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54.9和38.9,分别拉动GDP增长0.4、3.6和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2370元,现价增长8.6%。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县(区)开发区经济有力提升,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589.7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6%,与上年基本持平。
财政收支
201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面对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困难局面,全力以赴增收节支,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26.82亿元,增长5.1%。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7.8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实现10.44亿元,增长0.7%;地税部门实现16.00亿元,增长2.5%;财政部门实现13.09亿元,增长1.6%。
全年实现财政支出99.3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教育支出15.06亿元,下降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58亿元,增长35.6%;住房保障支出7.81亿元,下降10.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36亿元,与上年持平。上述重点支出达54.82亿元,增长8.1%,占总支出的55.2%。
民营经济
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6980户,比上年增长15.2%;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1万户,增长15.4%;民营“三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个数发展到575户,下降5.1%。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4.2万人,增长0.4%;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715.0亿元,增长10.2%;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9.1亿元,下降3.1%。民营经济增加值438.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7.7%。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以其较高的发展规模和较快的增长速度拉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物价指数
2014年度,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9%。八大类消费“六升一降一平”。其中,食品类消费价格涨幅为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涨幅为3.3%;衣着类价格涨幅为8.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涨幅为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1%;居住类价格上涨0.1%;烟酒类价格保持持平状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7.5,下降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8,下降1.2%。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91亿元,可比价增长4.6%(下同)。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9.66亿元,增长4.8%。其中,农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0.0%;林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10.4%;牧业增加值30.38亿元,增长0.3%;渔业增加值0.42亿元,增长17.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8亿元,增长9.2%。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3.3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量149.65万吨,比上年增产4.05万吨,增长2.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77万公顷,增长1.8%。其中,玉米产量133.93万吨,增长2.8%;水稻产量13.03万吨,增长13.4%。全市耕地总资源25.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万公顷。
全市肉类总产量9.06万吨,比上年增长1.3%;禽蛋类产量5.0万吨,增长1.2%;生猪存栏30.14万头,增长0.9%;生猪出栏50.25万头,增长3.0%;奶类产量0.63万吨,增长50.0%;水产品产量2504吨,增长5.3%;水产品养殖面积3667公顷,增长16.4%。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5.3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大中型农用拖拉机8779台,增长6.3%;农用运输车7576辆,与上年持平;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9.56万吨,增长4.0%。
全市实现更新造林面积780公顷,比上年下降80.7%;木材采伐量10.0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工业增加值402.41亿元,可比价增长6.6%,占全市GDP比重为52.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38.35亿元,增长7.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64.07亿元,增长6.0%。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59.06亿元,增长7.2%。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9.2%。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08亿元,同比增长35.7%。县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8%,同比提高0.6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45.79亿元,增长5.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74.7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701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1%;单位GDP能耗为0.934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2%,超过省下达目标4.2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5.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19.0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18亿千瓦时,增长3.1%;第二产业用电量19.30亿千瓦时,下降6.0%;第三产业用电量2.50亿千瓦时,增长9.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00亿千瓦时,增长2.6%。
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8.03亿元,下降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