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甘南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5-16来源:甘南州统计局 点击: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914场,比上年增加261场。其中:深入农牧村演出514场。全州群艺(文化)馆9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综合档案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24.87万册。
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0.18%和85.25%,分别比上年提高0.02和0.02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2674户,增长2.8%。
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报纸237.1万份,增长11.3%。
卫生:年末全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5个。其中:医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乡镇卫生院10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93张。其中:医院1176张,卫生院465张,妇幼保健机构14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23人。其中:执业医师833人,执业助理医师401人,注册护士616人,药剂人员117人,检验人员107人。全州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人,增加3人。
体育:全州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选拔出11名代表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在兰州市进行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体的群众体育活动,州级1次,县市级11次。努力打造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品牌项目,临潭县于元宵节期间举行了“万人拔河”活动,参与人数达15万人。全州14个晨练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超过10万人次。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州80%以上的学校召开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会。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80.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省级各类比赛中,我州运动员获金牌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州总人口为68.0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03%。其中:0-14岁人口14.96万人,占总人口的22.0%;15-64岁人口47.81万人,占70.3%;65岁及以上人口5.26万人,占7.7%。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8‰,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5.28‰,降低0.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80‰,降低0.01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0元,比上年增加933元,增长13.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49元,增加338元,增长19.8%。其中:农牧民劳务收入3.6亿元,增长27.1%,劳务输转11万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27%,比上年降低0.7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60%,降低1.6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州职工年平均工资20196元,增长11.2%。
社会保障: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657人,增加1443人,增长11.4%。基金征缴4315万元,支出4399万元,增长29.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9402人,增加1080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608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6.9%,比上年提高36.9个百分点。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0831人,增加782人,征缴失业保险金821万元,增长43.3%。清理企业拖欠失业保险费185万元,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79人,支付失业保险金343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7065人,增加2065人。其中:参保农民工2304人,增长3.6倍。征缴工伤保险基金58万元,增长1.2倍。
全州8个县(市)全面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牧民群众50.60万人,参合率9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基金总额4498万元,基金累计支出4003万元,受益群众28.75万人次。
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29711人,人均月补差110元,增加17元。累计发放低保金5810万元,增长76.5%。农牧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124308人,增加4008人,发放低保金7111万元,增长2.15倍。五保户供养人数3769人,支出资金454万元。
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54万人次,增长90%。救助资金累计支出348万元,增长7.2倍。农牧村医疗救助16.30万人次,增长30.4%,救助资金累计支出834万元,增长1.27倍。其中:救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2.45万人次,增长33%,救助金额74万元,增长50%;救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6.06万人次,增长29.5%,救助金额365万元,增长1.94倍。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能源消耗和自然灾害
资源环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为0.16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为0.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为0.005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48.8[db(A)];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为66.1[db(A)]。以上指标值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全州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5个。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全年造林面积16.73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7.70万亩,增长85.3%。零星(四旁)植树185.55万株,增加18.05万株,增长10.8%。封山育林面积101.92万亩,增长74.1%。
安全生产:全年全州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1起,比上年降低34.2%。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8人,降低4.2%。受伤68人,降低36.5%。直接经济损失227万元,下降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10起,上升11.1%,死亡11人,上升22.2%。道路交通事故60起,降低30.2%,死亡56人、受伤66人,分别降低9.7%和36.5%。火灾11起,降低59.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6人,减少0.4人,降低21.5%。万车死亡人数为14.9人,减少4人,降低16.9%。
能源消耗:初步统计,全州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5.57%。单位GDP电耗降低5.9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6.60%。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8.46万亩,增加2.94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4.46万亩,增加5.53万亩。“5?12”汶川地震造成全州直接经济损失59.09亿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