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4-21来源:合肥市统计局 点击: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61.11亿元,增长1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5.64亿元,增长11.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559.33亿元,增长13.0%;餐饮收入107.42亿元,增长12.9%。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4]1372户,全年实现零售额128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分类别看,粮油类增长1.0%,肉禽蛋类增长8.8%,服装类增长15.1%,化妆品类增长15.9%,日用品类增长5.2%,中西药品类增长13.4%,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26.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7%,家具类增长5.7%,汽车类增长1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全市纳入统计的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企业20家,网上零售额增长44.2%。
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76场,比上年增长3.1%,展览面积168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00.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127.14亿美元,增长5.2%;进口75.73亿美元,增长20.4%。加工贸易出口额58.57亿美元,增长91.9%。机电产品出口额54.86亿美元,下降6.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30.59亿美元,增长10.6%。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5户,比上年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82亿美元,增长15.4%。新增总投资(含增减资)2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5.6%。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完成营业额23.4亿美元,增长4%。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1.25万人。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投资设立37家外资企业,新增2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旅客运输量[5]2.01亿人,比上年增长10.1%。货物运输量4.22亿吨,比上年增长11.1%。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7.57万辆,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私人汽车77.10万辆,增长24.4%。民用轿车拥有量61.40万辆,增长23.5%,其中私人轿车55.45万辆,增长26.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0.04亿元,增长18.4%;邮政业务总量[6]23.90亿元,增长56.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71.05万户,比上年减少8.26万户。其中,城市119.39万户,减少0.97万户;农村51.67万户,减少7.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1.89万户,增加69.67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111.42万户,增加8.43万户。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4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2.82亿美元,增长12.8%。国内游客6534.84万人次,增长9.8%;国内旅游收入774.32亿元,增长52.1%。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69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20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46家。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8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0.34亿元,增长14.1%。财政支出69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城乡社区服务支出增长42.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4.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2.3%,科技支出增长11.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7.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269.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40.21亿元,增长11.3%。其中,单位存款6057.53亿元,增长14.6%;储蓄存款余额2555.82亿元,增长7.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666.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0.75亿元,增长16.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31.24亿元,下降6.3%;中长期贷款余额6190.55亿元,增长21.7%。
全年首发上市公司3家,融资11.22亿元,至年末共有33家境内上市公司。全年债券融资642.37亿元。年末证券营业部73个,比上年增加5个,全年证券交易量12364.54亿元,从业人员2488人。年末期货营业部19个,比上年减少1个,全年期货交易量87629.61亿元,从业人员630人。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2.84亿元,增长20.2%;人身险保费收入63.22亿元,增长10.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32.15亿元,增长11.9%;人身险赔款与给付17.22亿元,下降2.0%。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2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8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比上年增长12.2%。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10元,比上年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14元,增长6.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9%、衣着增长1.8%、居住增长1.7%、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21.8%、医疗保健增长7.8%、交通通信增长12.0%、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77元,增长8.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9%、衣着增长3.1%、居住增长0.7%、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9.8%、医疗保健增长13.9%、交通通讯增长37.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5.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7]为33.7%,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260元。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76.20万人、153.72万人、115.95万人、124.51万人和109.7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7.2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1.31万人。
年末20.35万城乡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市4.12万人,农村16.23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24亿元,其中城市2.26亿元,农村3.98亿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为51.8%,城市“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32.46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1.2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