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福建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3-17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点击:
![]()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0%。全省围绕12个科技重大专项,新增26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引进国内外重大研发机构5个、新布局建设18个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和22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省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高新技术企业1779家;重点实验室14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0个(其中国家级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其中国家级10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全省专利申请受理58075件,专利授权3785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0.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529件,增长26.8%,发明专利授权3426件,增长16.5%。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057件,比上年增长25.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60件,比上年增加0.677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379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0.83亿元。
![]() 全年全省共评出804个福建名牌产品,累计福建名牌产品1395个。年末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758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个。全省现有独立的认证机构1个、分支机构12个,累计获得28771张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9个,全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136.9万台(件)。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56项、地方标准87项,累计全省共制订国家标准956项、行业标准947项、地方标准1489项。
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高空气象探测站4个,天气雷达观测站6个。共有地震前兆台站(点)43个,前兆测项338个;测震台站(点)160个,强震动观测台站(点)29个;GPS观测基准站41个。共有345个海洋环境监测站位、13个重点监测区域、17个重点海域的17个生物质量样品、2个海漂垃圾监测区域,共有19个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站位、28个沿海自动验潮站、1对中程高频地波雷达站、2套卫星遥感监测系统、1套海床基观测系统、2套船基自动站、1套海岛基站。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公开出版地图4种。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和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4个,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88个,文化馆96个,博物馆98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02万场,本年度首演剧目158个,观众858.21万人次,其中:政府采购公益性观众233.60万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2120次,书刊文献外借2036.91万册,总流通人数1965.81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856个,组织文艺活动2935次、培训班4789期和公益性讲座445次,共有591.86万人次参加;博物馆共举办288个基本陈列和466个展览,共有1954.85万人次参观,其中:未成年人参观706.04万人次。
年末共有影院160个,银幕746块,年度电影票房9.81亿元。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7座,广播电视台66座,教育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718.4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98.33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3%;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7%。
全年出版图书3793种,总印数0.68亿册;报纸42种(不含校报、副牌),总印数11.58亿份;期刊176种,总印数0.46亿册;音像电子出版物57.01万盒(张)。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114个。
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716个,其中医院556个,卫生院879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6万人,其中医生7万人,注册护士8.2万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6.4万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万人。
![]() 全年我省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共获得13金6银6铜;在仁川亚运会上,我省共有3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18人次获得金牌,17人次获得银牌,5人次获得铜牌;在第二届南京青奥会上共获得4金2银1铜;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获得31金41银44铜。新建150个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4.75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2926.1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2%。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长9.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3%。
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154.10万亩,其中,人工荒山造林66.51万亩(含非规划林地造林20.33万亩);人工迹地更新34.99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2.88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7.44万亩,林冠下造林22.28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65.95%。商品材产量575.05万立方米,增长0.5%。全省城市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2750公顷,绿地率38.98%;全省城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2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0平方米。
全省共有国家生态县(市、区)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519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县(市、区)55个、生态乡镇(街道)916个、生态村2329个。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90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2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8万公顷。有风景名胜区51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33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
8243.4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6238.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5.68%。全省12条主要河流整体水质为优,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4.7%;“六江两溪”整体水质为优,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4.1%;9个设区市的30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4.5%。
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3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有13个;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水平的有9个,属于“较好”水平的有1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