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荆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0-03来源:荆州市统计局 点击: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需求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55.35亿元,增长20.0%。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50.07亿元,增长14.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8.19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1.3%;零售业零售额597.56亿元,增长15.6%,增幅居各行业之首;住宿业零售额4.30亿元,增长10.6%;餐饮业零售额75.74亿元,增长13.2%。
出口持续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外贸出口1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0%。
旅游业保持增长。全市接待国内旅游18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94亿元,增长21.9%。旅游外汇收入1653.85万美元,增长1.6%。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7883万吨,货物周转量367.9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7.5%。完成客运量10397万人,旅客周转量835831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1%和14.7%。邮电业务总量35.6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市固定电话总数72.86万部,比上年下降3.5%;移动电话393.28万部,增长6.4%;国际互联网75.35万户,比上年增长17.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5亿元,增长26.8%。全年税收收入9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6%。国税收入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地税收入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分税种看,增值税32.64亿元,营业税18.54亿元,企业所得税16.08亿元,个人所得税4.18亿元,分别增长18.0%、8.6%、18.2%和14.2%。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0.65亿元,增长20.0%。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33.34亿元,比上年减少7.6%;社会保障和就业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0.6%;一般公共服务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医疗卫生2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9%。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3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79.77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12.14亿元,比年初增加99.21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186.4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8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2.1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76亿元。从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余额416.77亿元,比年初增加93.2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0.29亿元,比年初增加54.48亿元。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5.95万人、8.45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1.78万人和25.62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4.74万人和9.72万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所,招生数为1.19万人,在校学生为3.64万人,毕业生1.68万人;高校8所,招生数3.20万人,在校学生11.35万人,毕业生3.00万人。
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76个,从业人员1214人。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14.8万册。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34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2013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304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54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889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23447张。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无偿资金达4900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量6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量10项,省级科技计划量51项。专利申请量达1499项,其中发明专利319项,实用新型848项,外观设计332项,企业专利740件。专利授权量1000项。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全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661.01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3.94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人口为275.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9%。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06元,比上年增加169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9909元,比上年增加1199元,增长13.8%。
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2013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213部、彩电123台、电冰箱89台、摩托车79辆、电脑22台、微波炉1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69台、移动电话211部、摩托车17辆、空调器123台、热水器91台。
居民住宅面积不断扩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所增加,住房结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8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5平方米,其中楼房所占比重为76.2%,农村人均拥有楼房面积33.37平方米;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比上年增长8.1%,使用沼气、其他燃气等清洁能源户数比重达66%,比上年增长3.1%;饮用自来水户数增长6.7%;住宅外道路硬化的户数比上年增长5.6%,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扩大,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社保基金收入5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参加企业保险(含乡改)人员达90.1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9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已更名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230.6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1.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9.58万人(女性7.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12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0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40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76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21万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