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荆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0-03来源:荆门市统计局 点击: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口总额1594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出口总额61752万美元,增长32.6%。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9792万美元,增长66.9%;三资企业出口15845万美元,下降7.1%;其他企业出口36115万美元,增长52.6%。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额26275万美元,增长21.3%。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增长2.7%。
全年货物运输量(不含铁路)12125万吨,增长14.9%;货运周转量(不含铁路)221104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9%。全年旅客运输量(不含铁路)8016万人,增长12.3%;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554268万人公里,增长15.6%。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电信业务收入16.18亿元,增长4.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8.38万户,下降4.6%,其中,城市用户22.34万户,下降2.1%;农村用户16.04万户,下降8.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1.58万户,增长18.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23万户,增长19.5%。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807.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入境旅游人数21513人次,下降6.1%。全年旅游总收入9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0.29亿元,增长20.5%。全市共有星级饭店34家。
八、财政、
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84亿元,增长1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2.06亿元,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1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12亿元,增长12.5%;农林水事务支出24.13亿元,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2.3亿元,增长56.2%;教育支出21.35亿元,下降5.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4亿元,下降12.8%;环境保护支出4.18亿元,增长21.7%;医疗卫生支出11.95亿元,增长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2亿元,增长9.0%;住房保障支出6.01亿元,下降7.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1.25亿元,比年初增加188.20亿元。其中,单位存款336.61亿元,比年初增加71.53亿元;个人存款738.57亿元,比年初增加118.6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3.0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00.77亿元,比年初增加93.27亿元;中长期贷款256.68亿元,比年初增加27.77亿元。
全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4.47亿元,比上年下降1.8%;保险赔款及给付11.66亿元,增长44.6%。
九、教育和
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75所,其中大学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普通中学122所、小学231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06所。年末在校学生数327399人,年内毕业生数98646人。全市专任教师数22523人。
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10所,科研机构从业人员1178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6项。专利申请量1380项,专利授权量828项。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5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5000台(件),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139张。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3个。全市共有地震台(站)4个。
十、文化、
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76.38万册;共有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6个。年末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4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55%,有线电视入户率38.52%。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8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机构人员数204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38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335人,注册护师、护士6306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452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3339张。
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2次,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234.5枚,其中金牌103.5枚、银牌70枚。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2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335条。年内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14680万元。
十一、环境、能耗和安全生产
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499公顷。
城市建成区(中心城区)面积54.05平方公里,公园面积25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7%。中心城区污水排放量5145万吨,污水处理量4409万吨;生活垃圾清运量16.57万吨,生活垃圾处理量16.57万吨。
全市各级环境监测机构7个,环境监测人员110人。废水治理设施161套,日处理废水68.21万吨。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万元GDP能耗1.0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3%;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00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下降11.9%。万元GDP电耗768.98千瓦时/万元,下降8.7%。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4起,比上年下降0.5%;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51人,下降0.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下降10.4%。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53起,下降1.1%;交通事故死亡142人,下降0.7%。发生火灾事故319起,增长112.7%;火灾事故死亡人数2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8.72万人。人口出生率9.26%。,人口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4.24%。。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比上年增加2142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增加1228元,增长13.1%。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