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临沂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09-29来源:临沂市统计局 点击: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总产值7674.0亿元,增长16.6%。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4.1万家,注册资金1343.7亿元,增长29.1%;个体工商户28.2万户,注册资金132.5亿元,增长20.1%。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7.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84.4%,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市累计引进在建市外招商项目449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95.1亿元,增长29.2%;其中,“10+6”产业在建招商项目379个,到位资金345.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4.4%和87.5%。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93个,实际到位375.4亿元。
六、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公共财政收入216.1亿元,增长16.6%。从组织收入看,国税部门组织39.9亿元,增长13.8%;地税部门组织149.5亿元,增长25%;财政部门组织26.7亿元,同比下降13.1%。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50.3亿元,增长22.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5.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405.5亿元,增长16.2%。其中,民生支出263.3亿元,增长17.8%,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4.9%。
国地税收入完成347.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国税收入179.5亿元,增长14.5%;地税收入167.9亿元,增长22.2%;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工业税收占比分别达到43.9%、56%和38%。
金融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85.6亿元,比年初增加655.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250.3亿元,比年初增加307.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5.6亿元,比年初增加35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20.7亿元,比年初增加197.4亿元;中长期贷款81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67.2%。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7.4亿元,增长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2亿元,增长24.8%;人身险保费收入67.2亿元,增长11.3%。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3.8亿元,增长36.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9.3亿元,增长22.3%;人身险业务赔付14.5亿元,增长62.7%。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85所,争取上级资金1.4亿元;全市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78.8%,提前两年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市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9.3亿元,惠及学生109.3万人。全市全年招收小学新生14.4万人,初中生10.9万人,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85.8%以上。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着,全市中职教育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8所学校23个专业点获准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全市中职学校招生数达到2.9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同比增长26.6%,在校生8.2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8%。全市共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34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8家;国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3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家;全市共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1家,累计孵化面积28.9万平方米;5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达到16家,开展合作项目260项,破解各类技术难题2400余项。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专利申请4774件,专利授权283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74件。
八、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繁荣。市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6万余册,中外报纸期刊800余种,办理读者卡5万余张,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市群众艺术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一级文化馆6个。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第13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第13届民间秧歌会、第11届书圣文化节、“沂河之魂”系列文化活动等。成功承办十艺节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三部参赛作品均获奖,其中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获戏剧类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村镇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全市157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建成农村文化大院6486个,农家书屋6451处,建设乡村大舞台42处。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60.9万人次,增长11.4%;实现旅游总收入4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化建设,成功创建1处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处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北城新区医疗区建设进展顺利,部分诊疗科室已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市肿瘤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中医医院拟在西部城区建设新院区。市120指挥中心实现全市52家急救站点全覆盖,一分钟派车率达到99%。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取得重大历史突破,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取得金牌26枚,其中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获7枚金牌,为历届全运会金牌数最多的一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沂河国际运动娱乐节,先后举办亚洲杯滑水赛、端午节龙舟争霸赛、百里沂河水上运动挑战赛、全国摩托艇锦标赛、亚洲水上摩托公开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暨《正大综艺》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山东帆船帆板俱乐部公开赛等7项水上赛事。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共完成1000个村居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健身工程覆盖率达65%以上。市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15个,体育俱乐部增至52家。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三项攻坚战实施重点工程168项,治理点源2104个;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42个河流控制断面综合达标率93.9%,市辖国控考核断面、南水北调控制断面稳定达到水质考核要求;19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保障;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和生态乡镇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达到31个、省级生态乡镇达到76个、省级生态村达到48个;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