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南市商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17来源:济南市商河县统计局 点击:
2012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体思路,以项目落实和环境提升为总抓手,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注1) 一、综合 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注2)128.2亿元,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1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50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0.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构成由2011年的31.9:37.5:30.6调整为30.0:39.4:30.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9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全年各项税收总额8.10亿元,增长1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30亿元,同口径增长2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1%,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0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1.7%。 就业促进工程有序推进。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3327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929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建立5个创业孵化基地培训社会富余劳动力1159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8万元;开发110个公益性岗位,为253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金,引导各类用人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520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人数达到1210人。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6.46亿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7.4万亩。其中粮食166.4万亩,增长2.7%,全年粮食总产80.5万吨,增长4.1%,粮食单产达到484.0公斤/亩,增长1.4%;蔬菜28.4万亩,下降2.1%,蔬菜总产量91.2万吨,下降0.2%;棉花11.4万亩,棉花总产0.83万吨。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完成造林合格面积4.1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16%。 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2012年全县猪存栏38.76万头、牛存栏8.55万头、羊存栏23.33万头、家禽存栏为501.13万只;猪出栏67.63万头、牛出栏5.66万头、羊出栏42.33万头、家禽出栏为1056.35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8.0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3万吨,奶类产量达到0.7万吨,水产品产量1.0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201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农用拖拉机拥有量1106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6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8253台,其中,大中型农机具6498部;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138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67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1272台。机耕作业面积为69.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2%;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119.4千公顷、103.5千公顷,分别增长2.0%和54.0%。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县灌溉面积67.02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1.52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9.80千公顷。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状况逐步改善。2012年全县3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全部达到建设标准,示范村经济发展,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县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共投入696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3.2公里;投入1255万元新建农村桥梁8座。农村通自来水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8%,城乡供水一体化率70%。各项惠农措施全面落实,财政强农惠农力度明显加大。2012年发放小麦补贴1132.0万元、良种补贴999.7万元、小麦综合补贴8979.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70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落实经费5.19亿元,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校舍改造项目30个,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12处乡镇卫生院均能发挥正常功能,256所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其中有237所村卫生室具备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资格,农村医疗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加强。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1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工业增速曾一度出现下滑,经过努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105.27亿元,增长19.53%;累计实现增加值29.46亿元,增长16.0%;产销率达到98.5%,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04.27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8.51亿元,增长26.0%;利润总额4.69亿元,增长38.6%。 高新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值累计完成8.85亿元,增长2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服装653.23万件,增长66.41%;小麦粉46472吨,增长0.24%;纱91279吨,增长22.4%;鲜、冷藏肉99243吨,增长28.08%;日用玻璃制品81462吨,增长27.44%;饲料92563吨,增长153.63%;商品混凝土611705立方米,增长236.98%。 建筑业稳定发展。2012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7.95亿元,增长6.5%。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4家,完成总产值6.86亿元;实现利税5978万元;房屋施工面积62.4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1.7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88万平方米。 四、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0.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5亿元,增长18.2%。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5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5亿元,增长15.8%。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成交额10.9亿元。 对外贸易增势良好,吸收外商投资发展平稳。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727万美元,增长15.9%;实际利用外资1584万美元,增长6.1%。 五、交通、通讯 交通发展有序推进。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94公里,比上年增长8.1%。年末县内机动车拥有量94445辆,其中大型汽车2375辆,小型汽车41339辆。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2012年年末全县拥有载客汽车211辆,载货汽车5034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69万人。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31万元,增长17.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74万元,下降14.7%;电信业务总量6679万元,增长24.0%;移动通讯业务收入12578万元,增长21.2%。在邮政业务中,邮政储蓄平均余额95708万元,增长37.5%。截至2012年末,全年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2676门。移动电话用户436756户。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71511户,其中住宅电话27954户,乡村电话用户42357户。国际互联网稳步发展,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宽带业务用户39522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