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南市济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17来源:济南市济阳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前进,总体实力继续提升,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2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5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125.42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7.11亿元,增长9.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8639元,增长14.6%,折合5982美元。全县地域财政收入和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5.44亿元和8.01亿元,分别增长23.4%和28.4%。全部税收14.24亿元,增长31.8%;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6.65%,提高0.83个百分点。 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2:58.7:22.1。工业结构优化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1.47亿元,增长35.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56%,比年初提高0.89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3.44亿元,增长26.6%;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1.75%,提高0.8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5万人、3.09万人。农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逐年增加,分别达到47.99万人、21.8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3.5%、188.9%。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97万亩,增长1.1%;粮食总产53.19万吨,增长2.1%,实现连续9年丰收。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巩固提升现有7个品牌基地和1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新增特色品牌基地1处,济阳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列入了省级扶持项目。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农产品8个、有机食品5个,地理标志3个,“曲堤”牌黄瓜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15万千瓦时,增长6.5%。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3.15亿元,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21亿元,增长19.2%。 工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9.92亿元,增长27.5%;实现利税42.01亿元,增长25.0%;实现利润28.42亿元,增长27.9%。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7.5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园区承载能力提高。济北经济开发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1.28亿元,增长34.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1%;实现利税总额31.58亿元,增长35.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5.2%。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2.27亿元,下降1.0%。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8家,实现总产值26.97亿元,增长37.5%。其中,建筑工程总产值24.67亿元,安装工程总产值2.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34%、26.68%. 四、金融、保险 金融业较快增长。全年金融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3.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78.77亿元,比年初增加14.53亿元,增长22.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5.73亿元,比年初增加8.01亿元,增长28.5%。 保险业平稳增长。年末在统的各类保险承包额90.02亿元,增长19.6%;保险业务收入1.44亿元,下降23.5%;赔款件数7390件,下降82.7%,赔款金额2819万元,下降52.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9亿元,增长17.8%。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85亿元,增长17.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24亿元,增长15.5%。分行业来看:批发业20.36亿元,增长12.4%;零售业43.93亿元,增长18.7%;住宿业0.10亿元,增长22.3%;餐饮业10.71亿元,增长23.6%。 利用外资下降,出口增势良好。新批外资企业2家,累计达到51家。实现合同外资额658.8万美元,同比下降93.2%;实际利用外资5515.8万美元,同比下降15.1%。全县出口企业32家,实现出口创汇9571万美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华龙饰品、安达刹车片、大自然公司出口均在千万美元以上,三家企业实现出口5577万美元,同比增长115.7%。 六、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55.26公里。年末汽车拥有8.71万辆,其中,载客汽车3.46万辆。全年各种运输工具旅客运输量752.3万人次,增长113.2%,旅客运输周转量42933万人公里,下降4.8%;货物运输量183.1万吨,增长58.3%,货物运输周转量18357万吨公里,增长63.6%。 邮政通信业增势平稳。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营业收入14215万元,增长0.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965元,增长1.1%;邮政业务总量1250万元,下降1.4%。本地电话年末用户13.15万户,增长2.5%,住宅电话年末用户数9.6万户,下降14.3%;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14.6万户,增长9.7%;宽带网用户数1.36万户,增长10.9%。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9.83亿元,增长24.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8.93亿元,下降27.9%;第二产业投资75.80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投资35.10亿元,增长21.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7.5:63.2:29.3。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工业投资作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完成投资73.88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总量的61.65%和97.47%。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表现尤为突出,投资总量达64.80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量近九成。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43处,其中:高中2处、初中13处、小学26处,职业中专1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47万人,增长1.0%。其中:高中在校生0.87万人,增长2.2%;初中在校生1.92万人,增长6.2%;小学在校生3.36万人,下降2.6%;职业中专在校生3136人,增长8.3%;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23人,增长20.6%。学前幼儿园110所,增长2所,幼儿园在园人数1.20万人,减少4.4%。学龄前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组织企业申报上级各类科技发展计划52项,16项获得立项支持,获得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带动企业科技研发投入8000多万元。同时,组织专家对已完成的16项科技计划进行了鉴定、验收,有2项科技成果获得了济南市科技进步奖。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共申请各类专利2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8件。发布科技成果600多项,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0项,申报济南市自主创新产品5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并全部获得审核通过。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