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州市德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26来源:德州市德城区统计局 点击: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全区大力发展传统商贸和新兴业态,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到87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14处,物流企业达260家,总部经济340家,实现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6亿元,增长10%。 非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继续提高。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61亿元,增长12.1%,市场份额达55.80%,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其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50.21亿元,增长17.4%,市场份额为49.49%。 六、对外经贸 对外经济合作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407万美元,增长18.2%。其中,出口27590万美元,增长17.3%;进口5817万美元,增长22.9%;实际利用外资3703万美元,增长207.5%,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保持良好局面,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01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055万美元,分别增长29.3%和28.2%;累计输出劳务人数900人,增长18.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19.82亿元,增长24.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59亿元,增长30%;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252元,同比增加504元,增长28.8%。其中,实现税收收入7.49亿元,增长28.7%,占地方财政比重达87.2%,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区财政支出12.34亿元,增长29.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9%;教育支 出增长40.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37.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2.7%,重点支出得到优先保障。 金融市场投放力度平稳。金融存贷稳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17.07亿元,比年初减少6.9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67.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58亿元,增长6.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8.91亿元,比年初增加27.47亿元,增长6.4%。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体 科技创新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项,年度获奖11项,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利申请量1688项,增长102.88%,专利授权量964项,增长23.91%,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年居全市首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66%,比上年同期提高0.88个百分点,保持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率的持续增长。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区立足打造教育名城,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充实师资力量,改造扩建新建部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继续居全市前列。全区拥有普通中等学校10处,在校生16375人,专任教师940人;职业中学2处,在校生6206人,专任教师123人;小学35处,在校生37452人,专任教师1497人;注册幼儿园55处,比上年增加18处,在园儿童13426人,比上年增加5640人,增长76.5%。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和中学毕业率连年均达到100%,全区初等教育普及程度显着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45家,其中:医院2家,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各1家;拥有医疗床位88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59人,其中,医生836人,医疗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文化惠民、体育设施“四进”工程,加快文体教育中心和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等文体活动日趋活跃,积极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九、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70.8元,比上年增加2360.32元,增长13.5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700.47元,增长9.22%。其中,食品支出4316.27元,增长13.46%;衣着支出1458.08元,下降0.2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828.77元,增长5.58%;交通和通讯支出1743.16元,增长6.6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15.3元,增长7.63%;居住支出1459.73元,增长3.83%;医疗保健支出825.97元,增长41.69%;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353.19元,下降2.2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9%;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0.68平方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58.63元,比上年增加1259.6元,增长18.0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55.95元,增长53.22%,其中,食品支出1394.27元,增长39.80%;衣着支出260.24元,增长33.66%;居住支出758.89元,增长77.5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90.57元,增长12.61%;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654.43元,增长41.5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21.81元,增长285.0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14.18元,增长38.70%;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61.57元,增长123.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9.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08平方米,增长48.8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81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5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职工2256人,增长29%,安置特困人员就业532人,增长24%;完成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5887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5%的控制目标,就业再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工资水平持续提高。全区辖区内在岗职工61969人(不包括乡办、村办和私营个体),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6531万元,增长28.5%,年平均工资33557元,比上年人均增加3667元,增长12.3%。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金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25人,增长22.96%;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11060万元,增长62.4%;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9788人,增长3.06%;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7025万元,增长16.43%;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区失业保险人数参保人数10982人,增长16.46%;享受失业保险人数319人,增长18.58%;发放失业金251万元,增长41.01%。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846人,增长11.21%;收缴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金5023万元,增长29.22%;支付医疗保险费5569万元,增长26.48%;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2%和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