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吉安市新干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15来源:吉安市新干县统计局 点击: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60万人,增长0.6%;旅客周转量8240万人公里,增长0.6%。货运物流业平稳发展,货物周转量63822万吨公里,增长0.7%;水运货运量305万吨,下降73.4%,货物周转量1258.3万吨公里,下降97.3%;铁路客运量37.0万人,增长1.4%,旅客周转量6407万人公里,增长1.1%,货物发送量108万吨,增长6.3%,周转量39366万吨公里,增长6.0%。 邮电通信能力平稳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总量11185万元,增长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35万元,下降25.9%;电信业务总量1794万元,下降8.9%;移动业务总量6910万元,增长14.7%;联通业务总量570万元,增长3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4047户,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7.3部。移动电话用户19.28万户,增长23.4%,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8.7部,互联网宽带用户16546户,增长37.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3932万元,增长37.4%,实现了三年翻番目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5598万元,增长42.6%。其中,工商税收27398万元,增长32.9%;农业税和耕地占用税6913万元,增长11.4%;其他各项收入21287万元,增长74.9%。全年财政支出145810万元,增长31.7%。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工程和重点支出倾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14万元,增长12.7%;教育支出30029万元,增长45.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5692万元,增长43.8%;医疗卫生支出14447万元,增长28.6%;农林水事务支出29144万元,增长25.4%。 金融市场日益活跃。2011年,我县相继引进九江银行、赣州银行入驻新干,诚信小额担保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7361万元,比年初增加119813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05206万元,比年初增加5078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4693万元,比年初增长6494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72450万元,比年初增加44733万元;中长期贷款182243万元,比年初增加20207万元。存贷差高达422668万元,存贷比仅为45.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14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15万元,下降15.2%;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383万元,增长18.0%;各项赔付支出481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款1737万元,下降2.7%;人寿保险公司业务支出1921万元,下降20.7%。 八、科教、文体和卫生 科教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47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数2446人,比上年增加了222人;教育发展稳中有进。全年教育基础设施投入3314万元,教育园区等一批城乡学校建设扎实推进。现有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36所,教学点61个,幼儿园132所。在校生普通中学19051人,职业中学1243人,小学27560人,幼儿园11062人。专任教师普通中学1346人,职业中学44人,小学1143人,幼儿园400人。2011年全县高考本科线录取1211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774人,初中毕业升学率85.5%,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分别为99.2%、100.0%。全县中学生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有62人次获国家级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县共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4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省前列。 文广事业日益繁荣。2011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1个,文化馆(站)14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站)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电视专题《关注》栏目荣获全省“十佳栏目”奖。新增农家书屋40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全覆盖,20多个村建立了村广播室,农村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文物普查工作荣获全省先进,我县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剪纸之乡”;牛头城遗址成功列入全国“十二五”规划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一。有线电视行政村覆盖率达99.3%,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顺利完成。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县人民医院列入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持续开展,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工作全面启动,荣获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4个,精神病医院1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皮防所1个,卫生监督所1个,农医局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0人,其中医生386人,护师、护士273人。卫生机构病床674张,比上年增加19张。 九、人口与民生工程 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全县出生人口3975人,出生率为12.1‰;死亡人口1398人,死亡率为4.3‰;全年净增人口257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284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061人,农业人口258436人。全县已婚育龄妇女71895人,采取节育措施67606人,节育率94.04%,计划生育率83.09%,比上年提高8.06个百分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全国阳光计生示范县,继续保持了全国、全省先进荣誉。 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全县完成了所有墟镇和992个2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规划。以乡镇“八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乡镇规范化建设,大洋洲镇、溧江乡、桃溪乡等一批墟镇卫生环境日益好转。新农村建设“百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12万元,涌现了荷浦莒洲新村、界埠梅塘村、大洋洲泉江村、潭丘航新村等一批示范样板村;乡镇为民办实事工程成效良好,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生态创建,麦斜镇、沂江乡荣获省级生态乡镇,荷浦乡莒洲村和南头村、金川镇塘头村荣获省级生态村,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78%,比上年增加了3.78个百分点。年末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2平方米。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41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5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4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0%,用水、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5.0%和94.5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3.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坚持把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年民生工程投入4.4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5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912人。城乡低保发放规范,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县共有1.9万名群众享受低保救助金2960万元,年末“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87205人次。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008人、85537人、33232人、23228人、14200人。此外,还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小集体企业人员参保工作,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县参保人数16万人,参保率达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落实到位,参合率分别达99.8%和90%;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全年社会救助人数为20492人,共发放救助资金3608万元。乡镇敬老院设施齐全,“五保”供养条件大为改善。年末全县福利院、敬老院19个,供养人数1365人。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820套,为全市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