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漳州市诏安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06来源:漳州市诏安县统计局 点击:
诏安县统计局 (2013年4月27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4.88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43.22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8:41.5:32.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见表1)。 城镇新增就业3620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589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7.21亿元,增长4.6%。粮食种植面积29.12万亩,比上年减少0.12万亩,其中稻谷面积20.42万亩,减少0.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93万亩,减少0.1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01万亩,增加0.6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1.12万吨,比上年增产0.1万吨,增长0.9%。其中,稻谷产量8.02万吨,增产0.11万吨,增长1.4%。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56万吨,比上年增长13%。肉类总产量1.5万吨,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猪肉产量1.28万吨,增长14.3%;牛肉产量0.04万吨,增长2.7%。年末生猪存栏15.3头,增长3.2%;生猪出栏17.31万头,增长9.7%。禽蛋产量0.06万吨,增长14.8%。能繁母猪21118头,比上年增加6525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26.01万吨,增长3.6%。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9万吨,增长2.2%;海水产品产量24.11万吨,增长3.7%。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2万亩。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8.83亿元,增长19%,工业增加值48.32亿元,增长18.7%,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41.2亿元,增长19.3%,规模工业增加值42.59亿元,增长19%。全部工业税收完成2.17亿元,增长44.7%。 规模以上工业的22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增速在两位数。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6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8.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8.6%,家具制造业增长52.4%,饮料制造业增长48.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增长35.3%,塑料制品业增长31.9%,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1.8%,橡胶制品业增长2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5.8%,食品制造业增长25.5%,医药制造业增长18.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4%。 今年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QS”认证企业5家,新增福建省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各3件、漳州市知名商标4件。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28.4%;实现利润0.08亿元,增长68.1%;税金总额0.08亿元,增长4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33亿元,增长42.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3.43亿元,增长45.4%;农户投资4.9亿元,增长6.9%。 房地产投资额为2.21亿元,下降42.6%;商品房销售面积8.43万平方米,下降30.5%,商品房销售额3.24亿元,下降19.8%。 五、国内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1亿元,增长20.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14.95亿元,增长51.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3266万美元,增长13.7%。其中,出口52185万美元,增长13.9%;进口1081万美元,下降0.9%。 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个,下降55.6%。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10494万美元,增长28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20万美元,增长20%。 七、交通、邮电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01亿元,增长9.2%。 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33511万吨公里,增长20%;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25818万人公里,增长18%。 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4.2万户,本年净增1.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万户,减少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2万户,净增2.6万户,其中:3G电话用户6.7万户,净增2.8万户。全县互联网用户为3.7万户,净增0.9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总收入6.29亿元,增收1.10亿元,增长21.3%。其中,上划中央1.88亿元,增长45.7%;地方级收入4.41亿元,增收0.52亿元,增长13.2%。总支出13.89亿元,增长9.1%,其中,教育3.57亿元,增长19.3%;科学0.19亿元,增长23.9%;社会保障2.26亿元,增长6.6%;医疗卫生1.65亿元,增长19.4%;农林水2.34亿元,增长10.3%。全县国税税收收入2.31亿元,增长53.2%;全县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72亿元,增长6.8%。 至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26亿元,增长15.1%,其中,企事业存款15.37亿元,增长16.9%;储蓄存款余额47.97亿元,增长13.6%。本外币贷款余额31.08亿元,增长12.7%,其中短期贷款19.59亿元,增长18.7%;中长期贷款11.47亿元,增长3.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91所,全年招生1.73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6.99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07万人,年末在校生0.3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0.31万人,年末在校生0.88万人;初中招生0.67万人,年末在校生2.06万人;小学招生0.67万人,年末在校生3.76万人;幼儿园入园1.1万人,年末在园幼儿1.62万人。投入1.52亿元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项目79个。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7件,增长5.7%;批准授权专利22件,增长15.8%。有1个项目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76场次,观众75.2万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3次,书刊文献外借5.3万册次,总流通人数1.8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5个,组织文艺活动、培训班和公益性讲座3次,共有0.36万人次参加;新增农家书屋217家。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0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3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16人,其中医生327人,注册护士395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218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04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新农合参保人数48.21万人,参合率达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