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龙岩市武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07来源:龙岩市武平县统计局 点击:
2012年是“十二五”发展关键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一个跨越,建设两大基地,打造‘三个武平’”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指标破百亿,全县经济总体发展呈现“稳中求进”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综合 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反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7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4.32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36.31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8:40.1:35.1调整为23.0:42.3:34.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上涨2.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与去年同期相比,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呈现“六升一降一平”态势:食品类上涨4.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4%、居住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持平。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7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8.46亿元、5.76亿元、14.38亿元、1.46亿元、0.8亿元,分别增长3.4%、1.2%、6.0%、7.2%和4.3%。全县粮食面积56.3万亩,增长0.6%,粮食总产21.3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0.3万吨,增长2.7%;种植烤烟4.6万亩,烤烟产量0.64万吨,增长8.5%;水果产量3.52万吨,增长4.8%;食用菌总产0.52万吨,增长12.5%;茶叶产量0.29万吨,增长17.6%。 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6.36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0.1万吨,增长3.3%;竹笋干0.08万吨,增长7.8%;松脂0.24万吨,增长3.3%;竹材产量680万根,增长8.8%。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7.36万吨,增长6.1%。肉类总产量6.84万吨,增长6%,其中,猪肉产量6.23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0.52万吨,增长7.6%。 全年水产品产量1.02万吨,增长7.7%,其中鱼类产量1万吨,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91亿元,增长24.6%,新上创隆纺织、龙晶选煤等25家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数达96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6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07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增长19.8%。 新增4家资质建筑企业,全县资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达10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21.8%。资质企业建筑业在地总产值13.82亿元,增长2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高速)107.86亿元,增长45.8%。其中,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高速)104.65亿元,增长47%;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增长15.6%。 新增房地产企业1家,全县房地产企业达23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67亿元,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面积18.84万平方米,增长13.0%;商品房销售额7.4亿元,下降1.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流通贸易企业86家,截止12月底限额以上流通贸易企业达142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17.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05亿元,增长1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增长14.3%。按商品形态分,餐饮收入额9.55亿元,增长28.0%;商品零售额20.45亿元,增长13.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7.67亿元,增长33.2%,限额以下零售额22.33亿元,增长12.6%。 全年外贸出口总值(海关数)14300万美元,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报表口径)4780万美元,增长35.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456万美元,下降84.6%。 六、交通和邮电 全县交通运输和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7.7%;客货运周转量51570万吨公里,增长16%。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94亿元,增长8.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24亿元,增长6.3%;电信业务收入1.7亿元,增长9.7%。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总收入8.11亿元,增长29.6%,其中,县级财政收入5.08亿元,增长25.3%;财政支出14.47亿元,增长17.3%。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32亿元,增长1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4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72亿元,增长22.8%,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8.8%,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 八、教育、文化、卫生 全县普通中学(含职专)20所,在校学生数16487人;小学38所,在校生17995人;幼儿园(含民办)81所,在园幼儿11724人。 全县年末共有群众业余演出团68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2.87万册,博物馆1个。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1164人,其中执业医师297人,注册护士468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370张,乡村医生553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户籍)37.5万人。全县总人口(常住)2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864人,出生率14.0‰;全年死亡2070人,死亡率7.5‰;自然增长率6.5‰;城镇化水平3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2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27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8728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91元,增长8%。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为33.65%,农村为44.6%。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7.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9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 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7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208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242人,新农保参保率98.57%,新农合参合率99.95%。 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人数622人,比上年减少52人;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733人,减少130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197人,增加7人;“五保”供养对象135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