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福州市永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05来源:福州市永泰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认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新契机、新动力,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发展定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协调,为民惠民,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83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1.83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25.44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7﹕36.5﹕29.8调整为33.3:37.1:29.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1%、54.7%和30.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666元,增长19.9%。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12亿元,增长28.1%;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33.2%;地方财政支出15.08亿元,增长45.2%。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4.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5.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2%,工业品价格上升3.8%。居民消费价格分类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呈“7涨1落”的态势。衣着类上涨8.6%,食品类上涨7.3%,居住类上升6.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则下降2.7%。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23.65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9.45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6.29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3.38亿元,增长8.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22061亩,比上年增加8940亩;粮食播种314384亩,比上年减少2331亩;蔬菜播种面积223598亩,比上年增加9770亩;水果播种面积215163亩,比上年减少2428亩。粮食产量112943吨,比上年下降0.5%;蔬菜产量384545吨,增长6.45%;水果产量88704吨,增长14.44%。 肉蛋奶总产量24363吨,增长4.95%。肉类总产量20920吨,增长5.08%;禽蛋3359吨,增长3.96%;牛奶84吨,增长13.5%。 水产品产量8296吨,增长13.97%。淡水鳗产量2699吨,比上年下降1.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39.62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93亿元,增长17.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72亿元,增长17.4%,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8948万千瓦时,增长7.67%。“两区一走廊”中3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2亿元,比上年增加4.92亿元,增长32.3%,其中:城峰工业区8家企业完成总产值6.55亿元,增长47.8%;马洋工业区16家企业完成总产值7.94亿元,增长20.9%;塘前工业走廊8家企业完成总产值5.67亿元,增长33.7%。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共有16家(其中上亿元企业9家),实现产值21.5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9.6%,产值比上年增加5.46亿元,增长3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所涉及的18个大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生产情况好于去年,7个行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纺织、电力、食品制造、服装、化学制品等五个行业的总量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比去年增加5.24亿元,增长34.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 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12.77亿元,增长29.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92.3万平方米,增长10.5倍;房屋建筑竣工产值588231.7万元,增长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亿元,增长65.0%,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2.69亿元,增长72.8%,农村投资2.03亿元,增长8.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55万元,占总投资的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161万元,占总投资的14.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7089万元,占总投资的83.77%。从管理渠道看,城镇500万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08万元,增长144.6%;房地产完成投资78567万元,增长11.4%。 五、邮电业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80万元,增长9.74%。年末全县住宅电话用户41000户,增长2.39%。农村电话用户29000户,公用电话点834处,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18000户。 六、国内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15亿元,增长20.5%。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5.20亿元,增长26.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96亿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8.85亿元,增长21.4%;住宿餐饮业8.3亿元,增长18.6%。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2011年,全县紧认真贯彻实施“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战略,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整合资源、积极营销,赢得了市场和游客的认可,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旅游市场安全和谐有序,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旅游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全年接待游客202.3万人次、创旅游产值5.5亿元,分别增长21.6%、28.2%, 对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出口稳步增长。全县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项;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500万美元,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1113万美元,增长27.2%。出口总额1790万美元,增长28.5%。 八、财政和金融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88397万元,增长29.37%,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1161万元,增长28.14%,地方级财政收入28005万元,增长33.18%,中央级收入13156万元,增长18.60%。财政总支出150765万元,增长45.22%。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4386万元,增长18.66%;医疗卫生经费支出11088万元,增长20.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605万元,增长62.38%;教育部门支出29033万元,增长26.5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52亿元,增长19.8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38.79亿元,增长19.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57亿元,增长43.22%。 九、教育、科技、文体、卫生 全县有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2547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5918人,中学18所,在校生11269人;小学109所,在校生1732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