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福州市福清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7-05来源:福州市福清市统计局 点击:
福清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清调查队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难奋进,紧紧围绕率先跨越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激情创业,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稳健增长。2011年,福清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5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65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98.80亿元,增长11.9%。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4%和35.6%,分别拉动GDP增长7.1和4.3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3.5:50.7:35.8调整为13.6:50.6:35.8。 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含基金)完成87.42亿元,比上年增收16.16亿元,增长22.7%。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5.8%。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完成49.22亿元,比上年增收7.22亿元,增长17.2%。其中: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91亿元,比上年增收5.5亿元,增长21.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72亿元,比上年增加6.12亿元,增长18.2%。其中:教育支出9.59亿元,增长15.3%;医疗卫生支出5.18亿元,增长9.7%。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5%。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协调发展。农业产值24.55亿元,增长6.5%;林业产值0.38亿元,增长4.2%;牧业产值32.91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61.57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63亿元,增长5.3%。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种植业19.8%,林业0.3%,牧业26.5%,渔业49.7%,农林牧渔服务业3.7%。 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12.69万吨,下降0.3%;蔬菜产量48.32万吨,增长4.9%;水果总产量5.87万吨,增长9.7%。 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生猪存栏81.14万头,牛存栏2.70万头,羊存栏6.56万只,家禽存栏578.2万只;全年猪、羊分别出栏142.03万头、9.62万只,分别增长1.8%、4.1%;家禽出栏772.86万只,增长5.9%。全市肉类总产量12.20万吨,增长2.8%;禽蛋产量5.38万吨,增长5.9%;奶类产量0.12万吨。 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3.39万吨,增长5.5%。其中海水产品25.17万吨,增长6.0%,淡水产品8.22万吨,增长4.0%。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857亩,更新造林面积11953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9634亩。 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0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127.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3.6%。全年产值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56家,比上年增加18家,实现产值1044.67亿元,现价增长9.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078.82亿元,增长11.4%,产品销售率为95.8%。实现利润55.24亿元,下降32.4%;实现利税79.38亿元,下降23.6%。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5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57亿元。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628.3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925.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00.4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有19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有4家。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城镇项目投资(含两高)325.26亿元,增长20.2%;房地产开发投资52.51亿元,增长7.6%;农村投资24.27亿元,下降9.0%。 在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15亿元,增长208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3.41亿元,增长31.7%,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94.38亿元,增长63.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99.03亿元,增长13.3%。制造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79.5%,纺织、服装和皮革制造业投资下降40.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投资下降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70亿元,增长25.5%。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51亿元,增长7.3%。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53.86万平方米,增长3.5%,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70.20万平方米,增长52.9%。房屋竣工面积49.15万平方米,下降13.2%。全市共成交商品房(含店面、车库等)5870套,成交面积77.3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9.77亿元,成交均价9017.84元/平方米。 城乡建设 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市政建设:启动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和对接平潭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和观音埔片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完成福俱大道(清荣至清繁)、西环路(清荣至市医院新院)等11条总长13公里的市政道路及大北溪拓宽改造工程等21个市政项目,铺设水管网21公里,简称是垃圾焚烧发电厂并投入试运行。启动新一轮46个“双百工程”试点村建设,建成农村公路31条27.2公路,完成元载大桥改造及东瀚、镜洋农村客运站及6个镇5.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7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造福工程”搬迁65户294人。 市政管理不断加强。全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324.1万平方米,全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7884吨,用户达到5.89万户。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12辆,实有出租汽车数250辆。 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全市拥有自来水水加压2处,污水处理厂3处,水源地2处。全市排水管道长度307公里,日供水能力18.3万吨,供水总量6158.83万吨。 电力供应能力增强。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2座,主变21台,容量8215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12600千伏安。高压110千伏输电线路31条409.25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4条26.83公里。全社会用电量28.21亿千瓦时,增长4.3%,其中工业用电15.9亿千瓦时,下降4.2%;居民生活用电8.48亿千瓦时,增长17.6%。 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39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7.62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85亿元,增长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