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充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4-01来源:南充市统计局 点击: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税收性收入39.13亿元,增长2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68.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21.19亿元,增长23.8%。各类贷款余额688.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2%。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53.62亿元,增长26.7%;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贷款35.18亿元,增长36.2%。 全年保费总收入34.86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财产险收入10.64亿元,增长12.3%;人身险收入24.22亿元,下降7.3%。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06亿元,增长26.4%;人身险赔款支出3.91亿元,增长20.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校点数2476个,其中,学校1445个。专任教师5.88万人,在校学生120.27万人。 “普九”人口覆盖率101.2%。年末全市小学在校生49.34万人,比上年减少2.9%;招生8.43万人,比上年减少1.1%;毕业生8.68万人,比上年减少1.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1.8%。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7.90万人,招生9.00万人,分别比上年下降5.6%和5.3%。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9.5%,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2.8%,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和0.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4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3377人;在校学生68360人,其中研究生2649人;招生21644人,其中研究生1006人;毕业生15351人,其中研究生778人。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10.32万人,招生4.50万人。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81.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全市参加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51432人,比上年上升2.9%;实际参考人数49707人;上线人数45150人;录取人数38828人,占参考人数的78.1%,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各类成人高校在我市录取新生15885人。全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34570人,毕业人数156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1177人,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1120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54973人。 全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47项,其中承担国省科技计划项目99项。取得自然科学研究成果169项,比上年增加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比上年增加5项。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户,实现销售收入14.37亿元,实现利税1.94亿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4份,合同金额1737万元。全年培育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项。全年申请专利1060件,比上年增加258件。授权专利488项,比上年增加216项。实施专利40项,新增产值9.98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0个,博物馆5个。全年创新剧(节)目47个,共获国、省艺术比赛大奖85项,专业艺术院团演出1224场,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60次。 全市无线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8.6%,电视综合覆盖率98.6%。有公开出版的报纸6种,内部资料性图书85种。全年印刷《南充日报》2250万份,《南充晚报》1333万份。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0个。存放案卷100.25万卷,比上年增长1.3%。利用建国前档案1077卷,利用建国后档案4.43万卷。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30.07万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8399个,比上年增长1.6%,其中医院91个,乡镇卫生院450个。全市拥有执业医师8584人,比上年增长8.4%;执业助理医师1839人,比上年增长4.9%;注册护士6743人,比上年增长8.5%。卫生机构床位24522张,比上年增长12.1%。 全年全市举办各类正规运动会8场,参加运动会人数3万人。我市运动员参加世界级比赛获奖牌数5枚,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牌数16枚,参加省级比赛获奖牌数53枚。 十一、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全年环保能力建设使用资金总额为3758万元,其中监测能力建设1609万元,监察能力建设570万元,环境监管运行保障1251万元。市级环保部门承办人大建议数22件、政协提案数41件。受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1个,检验人数51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数7个,酸雨监测点位数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数7个,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数674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5天,嘉陵江干流南充段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4分贝。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重点企业数102个。开展社会环境宣传教育活动5次,活动参与人员2.5万人。 全市建成区面积195.15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展17.95平方公里。建成区居住人口197.68万人,比上年增加15.8万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471公顷,比上年增长11.7%,建成区绿地率33.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7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1.37平方米。供水总量1508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3%。 十二、人口和就业 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759.64万人,比上年增加3.43万人。其中,男性395.87万人,女性363.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7.64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0万人,死亡人口4.3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78。年末常住人口630.03万人,城镇化率39.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0.23万人,比上年增加4.02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9.12万人;从业人员中女性9.4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38万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58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6.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万人,登记失业率4.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5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工资性收入11238元,增长14.9%。人均消费性支出11805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食品支出5450元,增长10.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2%。 农民人均纯收入6726元,比上年增加889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工资性收入3027元,增长15.9%;家庭经营收入3027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00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食品支出2383元,增长19.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2%。 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23个,社区服务中心22个。全市城市“低保”家庭12.41万户,比上年增加0.68万户;“低保”人员23.47万人,比上年增加0.81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4.69亿元,比上年增加0.28亿元。农村“低保”家庭30.29万户,比上年增加2.95万户;“低保”人员55.34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5.20亿元,比上年增加0.67亿元。发放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金4225万元,比上年下降31.0%。销售福利彩票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