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赣州市石城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4-09来源:赣州市石城县统计局 点击: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进位赶超”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苏区石城振兴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0603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1.5%,增速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04366万元、92592万元和11364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15.1%和13.3%,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68545万元,同比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7:29.1:36.2调整为33.6:29.8:36.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7和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34.8%、40.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4、4.2和4.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171483万元,同比增长12.3%,占GDP的比重达55.2%。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0%,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是食品价格上涨2.8%,居住上涨4.3%。食品价格中水产品和菜的价格上涨明显,分别上张11.5%和12.5%。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900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557万元,分别增长30.0%和29.7%。财政总收入自2009年起连续四次实现三年翻番,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一是发展差距仍然很大。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绝对值在全市排位仍然是全市末位。二是工业比重仍然偏低。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1%,仅为全市水平的一半。三是物价水平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蔬菜、水产品及居住价格,上涨速度仍然偏快。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491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4.2%;其中,农业产值68836万元,同比增长10.7%,林业产值13711万元,同比增长17.5%,牧业产值33278万元,同比增长14.8%,渔业产值48399万元,同比增长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67万元,同比增长11.6%。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4366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6.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03万亩,总产量9.34万吨,同比下降1.2%;烤烟种植面积3.52万亩,总产量4414吨,同比下降15.1%;白莲种植面积4.43万亩,总产量2927吨,同比下降7.3%;新增集中连片百亩以上大棚蔬菜基地2个、面积716亩;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带动农户4.2万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27万千瓦,同比增长12.0%。全年实际机耕面积14250公顷,同比增长10.0%。年末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1202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9810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91.7%和74.9%。全年农村用电量278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32.5%。古樟工业园、小松创业园、屏山创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面积达3517亩,入园企业达79家。建立了校县、校企技术合作关系,矿山机械产业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出微细粒离心选矿机、移动式选矿机等拳头产品。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68545万元,同比增长14.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1%,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积极培植骨干企业,万年青水泥等龙头企业迅速成长,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增加5家,超百万元纳税企业突破10家。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5.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利税0.8亿元,分别增长33%和42%。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047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6.3%。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3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2435万元,同比增长62.4%,其中竣工产值282936万元,同比增长132.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7633平方米,竣工面积276888平方米,其中住宅26336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3073万元,同比增长41.1%。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736万元,同比增长3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337万元,同比增长47.6%。防洪堤一期提质改造、爱莲山庄一期、通天寨景区、大畲莲花观光园、G206线县城至广昌段改造、新琴江中心小学等项目提前或如期完工。实施城市重点项目19个,温坊拦河坝、兴隆大桥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防洪堤二期温仙段基本建成,宝福寺周边改造、湿地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振兴大道及其延伸段、赣江源大道、西外路及东环路等7条城市道路工程全面铺开,在建和建成一级公路超过20公里,完成二级公路19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增至7平方公里。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业和招商引资 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07万元,同比增长13.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较快发展,实现零售额57985万元,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13222万元,增长19.2%。分城乡看,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2012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600万元,增长8.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07万元,增长30.0%。2012年全县共有餐饮单位512家,从业人员3500人;住宿单位62家,从业人员300余人;规模以上大型零售企业8家,从业人员600人;规模以上批发企业6家,从业人员100余人。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截止2012年,建设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日用消费品农家店240个,配送中心2个,实现农家店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90%,商品配送率65%。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1家,累计达30家,实现外贸出口937.6万美元,同比增长132.9%。 旅游业继续快速发展。古戏台、莲文化馆、荷花园、爱莲山庄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通天寨、大畲旅游新村、九寨温泉和赣江源等核心景区全面提升,通天寨景区被评为“欢乐健康江西游十大首选地”。成功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15大主题活动共吸引680余位客商嘉宾出席。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客家旅游文化街建设稳步推进,石城砚台、王润生毛笔、保鲜白莲等旅游商品不断做大;新增宾招酒店100余家,3家宾馆正在争创四星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石城对外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大幅提升,中央电视台先后对石城灯彩、通天寨龟裂地貌作专题报道。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增长42.9%,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增长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