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濮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4-07来源:濮阳市统计局 点击: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坚持“4321”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多项经济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功迈出了“二三五”赶超目标第一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994.53亿元,同比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7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49.36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07.41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13.8:65.3:20.9。人均生产总值27789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4.5%,居住类价格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价格下降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8%。 年末从业人员245.3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00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3万人。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工81.8万人。 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8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09亿元,增长23.3%,其中:税收收入39.39亿元,增长25.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9%,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9.10亿元,增长25.9%,其中:教育支出35.36亿元,增长24.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1.18亿元,增长13.6%,医疗卫生支出14.57亿元,增长12.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80亿元,增长5.2%。 全年五县完成生产总值66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的比重为6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占全市的比重为30.2%。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1.87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27.08万亩,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6.68万亩,下降35.7%;油料种植面积57.23万亩,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95.25万亩,较上年略增。 全年粮食产量260.10万吨,比上年增长2.5%;棉花产量0.37万吨,下降35.2%;油料产量17.20万吨,增长0.7%。肉类总产量24.70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28.70万吨,增长3.7%;牛奶产量7.90万吨,增长7.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2.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拖拉机9.90万台,增长0.2%;农用运输车11.04万辆,下降6.1%;农村用电量7.30亿千瓦小时,增长1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增速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7.64亿元,增长17.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8.3%,重工业增长16.5%,轻、重工业比例为40:60。产品销售率99.1%。 规模以上工业35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完成64.96亿元,同比下降1.7%,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64.61亿元,同比增长17.8%,开采辅助活动完成58.16亿元,同比增长12.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56.57亿元,同比增长15.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52.29亿元,同比增长2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37.16亿元,同比增长20.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完成34.50亿元,同比增长25.2%,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8.60亿元,同比增长39.0%,纺织业完成18.45亿元,同比增长32.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15.78亿元,同比增长17.7%。 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比上年增长20.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1.0%。高技术产业增长2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增长20.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2.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天然原油250.01万吨,同比下降3.8%;天然气4.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7%;乙烯20.89万吨,同比增长14.4%;丙烯14.08万吨,同比增长74.3%;发电量21.35亿度,同比下降11.0%;精甲醇41.58万吨,同比增长17.7%;水泥115.92万吨,同比增长14.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77.36 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利润总额184.36亿元,增长 22.0%。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亏损18.12亿元,比上年增亏0.4亿元;集体及集体控股工业利润13.89亿元,增长7.9%;非公有制工业利润188.60亿元,增长20.9%。分行业看,35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38.96亿元,增长 19.7%;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8.44亿元,增长9.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8.57亿元,增长1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90亿元,增长10.8%;纺织业 8.87亿元,增长1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49亿元,增长354.8%;医药制造业8.04亿元,增长20.6%;食品制造业7.63亿元,增长3.3%;专用设备制造业7.53亿元,增长24.2%;金属制品业6.63亿元,增长64.8%。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06亿元,增长33.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7.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0%。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09.42亿元,增长28.5%,占全市比重达到32.6%,比上年下降20.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43.81亿元,增长49.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利税总额15.10亿元,增长3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增速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38.96亿元,增长25.1%,增速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农户投资22.93亿元,增长8.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1.39亿元,比上年下降6.4%;民间投资576.13亿元,增长38.1%。第一产业投资39.42亿元,下降26.0%;第二产业投资439.2亿元,增长29.3%,其中,工业投资439.19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投资260.34亿元,增长31.6%。 全年工业投资4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282.20亿元,增长42.3%;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投资105.35亿元,增长28.0%;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97.58亿元,增长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