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衡阳市衡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4-19来源:衡阳市衡山县统计局 点击:
2012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衡山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以工业发展为主体、城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据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348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9017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3566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2309万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为22.6:35.2:42.2。呈现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上升、三产基本持平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209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104199万元,增长2.0%,林业产值35661万元,增长6.7%,牧业产值158094万元。增长2.4%,渔业产值11830万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24万元,增长13.8%。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14千公顷,与上年增长1.38%;粮食总产量201891吨,比上年增长3.35%;油料14724吨,增长46.11%;瓜果29387吨,增长1.1%;茶叶384吨,增长3.23%;水果37091吨,增长4.8%;席草24350吨,增长2.35%。 主要畜禽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牲猪出栏64.75万头,较上年下降3.2%;家禽出笼910万羽,比上年增长2.2%;禽蛋产量15929吨,较上年增长2.6%;肉类总产量63796吨,较上年下降2.7%;水产品产量10723吨,增长0.5%。 农业内部结构有一定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仍是农业的最主要构成部分。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4072万元,较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增加值76159万元,林业增加值33378万元,畜牧业增加值83474万元,渔业增加值849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571万元。与上年比较,种植业占农业比重分别下降7.2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57052台,总动力32.44万千瓦,人平拥有农业机械0.77千瓦。全年新增水稻联合收割机206台,新增水田耕整机1749台,机耕船67台,植保机械650台,大中拖2台,小拖177台,农用水泵2196台,农用挖掘机8台,其他机具157台。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耕作机械化程度达86%,运输机械化程度达95%。机收化程度达77%,机电排灌化程度达100%。 二、工业 工业经济加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3.74亿元,增长51.0%。园区产值达48.41亿元,增长49.68%。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3亿元,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达85.2%,提高了1.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加大,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1.0%,较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3.9%,拉动GDP增长5.8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力度加大,全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6.82亿元,增长42.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8.6%。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84家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盈亏相抵)3.33亿元,较上年增长31.97%;实现利税(盈亏相抵)5.33亿元,较上年增长26.82%。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35.53亿元,增长33.3%(增速未将跨区项目计算在内)。城镇投资作出重要贡献,全年完成投资33.21亿元,增长34.6%,占全部投资的93%。 基建、技改和房产投资同步增长。基建投资66613万元,增长41.2%;技改投资268240万元,增长42.1%;房产投资17236万元,增长17.0%。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镇面貌继续改观。四星级衡山大酒店主体工程竣工,开云新城武广衡山西站面貌焕然一新,信联食品、恒岳重钢、华扬机械等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投产。交通、电力、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S314线全线水泥路硬化,衡山大道提质改造全面完成,城区油化工程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面积1.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9.2万平方米。 为民办实事项目较好落实。改造县乡公路50.8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72.42公里;新建廉租房192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83口;完成永和光明水库和白果五一水库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33600人;新增通电话的自然村1个,解决行政村互联网宽带上网5个村;完成9个行政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4所,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综合文化站建设10个,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建设58个村;新增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点50个;农村危房改造909户。 建筑业良性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2家全年完成建筑施工产值9.78亿元,增长25.1%。房屋施工面积72.87万平方米,增长18.12%。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运输邮电通讯业 运输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末,全县拥有大小货车2096辆/11425吨,大小客车409辆/7711客位,其他机动车及挂车583辆/802吨。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通讯更为便捷,年未固定电话用户总量达38520户;移动电话用户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快速增长。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进一步发展,宽带网络用户12208户。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9606万元,较上年增长18.2%。 五、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城镇销售额124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乡村销售额25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121112万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销售额28730元,增长17.3%。 六、招商引资 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全年新开工兴建并输注册的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3个,新竣工并输注册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2个;内资资金到位5.82亿元,较上年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4506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33倍;境外劳务输出380人,同比增长11.76%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11年,我县财政稳健运行,收入质量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3733万元,比上年增长32.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955万元,比上年增长46.99%。地方财政支出120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