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和田地区民丰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3-26来源:和田地区民丰县统计局 点击:
民丰县统计局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2012年,是全县上下变革创新、励精图治的“拼搏年”,是县域经济提质增效、跨越赶超的“发展年”,是各行各业捷报频传、硕果累累的“丰收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天津市对口支援的大力支持下,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 一、综合 经济运行速度持续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416万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416万元,增长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455万元,增长1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5545万元,增长1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5.2为%,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16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1.5%。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按照““稳粮、强林、兴牧、促工”的发展战略,按照“两个提升、一个加快”的发展方向,红枣、核桃、畜牧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再造一个和田绿洲”工作富有成效,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4547.02万元,同比增长3.74%。其中:种植业产值8000.74万元,增长4.56%;林业产值1540.33万元,减少64.43%;牧业产值14495.13万元,增长29.29%;渔业产值51万元,减少3.13%,服务业产值459.82万元,增长10.72%。 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957亩,比上年增加10278亩,增长17.5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50亩,减少1850亩,减少4.91%;粮食产量15574吨,减少5.60%;瓜类种植面积4000亩,减少4012亩,减少50.07%;瓜类产量5350吨,增长67.7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亩,减少540亩,减少95.07%;油料产量2吨,减少93.10%;蔬莱播种面积2338亩,减少15.44%;蔬菜产量2742吨,减少43.90%。 畜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县年末牲畜存栏347966头(只),增加36499头(只),增长11.72%;出栏牲畜278913头(只),增加46682头(只),增长20.10%;出售商品牲畜241706头(只),增长15.89%;年末共有能繁殖的各类母畜277163头(只),比上年增加24229头(只),增长9.58%,母畜比例为79.65%;育活各类仔畜297809(只),增加47402头(只),增长18.93%。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980.9亩,比上年减少80.53%;年末果园保留面积56271亩;水果产量3409吨,增长44.2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5869亩,比上年增长11.03%;机械化总动力27829千瓦,增长15.68%。具有大型机械684台,增长22.36%;小型机械441台,减少2.65%。化肥施用量达到3914吨,减少26.37%;农药使用量12144公斤,增长104.17%。 三、工业 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启动产业园区一期规划建设,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9家,涉及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办园区促工业理念渐入人心,与县域产业的衔接进一步紧密,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正在进一步形成中。2012年,全力支持石油勘探开发,县域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全县各级政府部门通过采取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生产组织,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工业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13万元(含石油),比上年增长37.6%。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自来水87万立方,砖318.59万块,砂石开采量120万立方,供热量9.69万吉焦,商品混泥土4317.47立方米,滴灌带408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85万元,较2011年增加12978万元、增长32.20%;均为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9009平方米,减少23.72%;完成房屋竣工面积62723平方米,减少25.58%。 五、贸易、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0万元,较2011年增加700万元、增长9.46%;分销售地区看,县的零售额6600万元,增长10.00%;县以下零售额1500万元,增长7.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200万元,增长9.93%。 六、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保持较好发展。2012年,全县注册有内资企业31家,私营企业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公司12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2187万元;私营企业45家,注册资本11112万元;个体工商户1279户,从业人数1813人,注册资金1547万元。成为我县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2012年我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个,累计到位资金1亿元,100%完成年度任务,同比增长100%。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法7.89万人,增长5.6%;旅客周转量39.4万人公里,增长8.7%;公路货物运输量4.6万吨,增长6.3%;货物周转量27.52万吨公里,增长13.8%。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比较大。邮电业务营业收入1802万元,增长7.71%。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120户,增长30.46%,其中:乡村电话用户1800户,增长33.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872户,比上年增长14.40%。互联网用户800户,比上年增长0.14%,全县电话普及率66部/百人。 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2012年实现总收入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接待国内外旅客人数3.97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差距继续加大。全年地方性财政收入7101万元,与上午同口径对比(下同)增长36.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92万元,增长59.8%。地方财政支出70610万元,增长3.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768万元,增长5.6%。财政自给率9.44%,上升3.2个百分点。 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491万元,同比增长5.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2557万元,增长24.78%;人均储蓄存款8602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073万元,增长98.03;人均贷款6889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16万元,增长17%。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金额352万元,增长19.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实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备。按照硬件最先进、配套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质量最好的“五最”要求,努力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所,在校学生6234名,其中: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316名;小学14所,在校学生2881名;初中1所,在校学生1177名;高中1所在校学生407名;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453名,全县汉族学生267名。全县共开设双语教学班146个、学生4328名,其中:学前双语班38个、在校幼儿1316名,小学双语班62个、在校学生2263名,初中“双语”班15个、在校学生539名,高中双语班5个,在校学生172名,双语教学覆盖率达78.18%。全县共有教师749名,(汉族教师82名,)其中小学教师373名、专职教师334名;初中教师259名、专职教师239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