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咸宁市咸安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3-14来源:咸宁市咸安区统计局 点击:
2012年全区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持续跨越”,把稳增长、调结构、转作风、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顺势而为,逆势而进,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开创了“五个咸安”建设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0.15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8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5.2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1.07亿元,增长8.1%。从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1年的16.48:48.65:34.87发展到15.89:50.10:34.01,二、三产业仍然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71.62亿元,增长1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70%。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10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8%,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市场秩序进一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应对。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区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财政支出压力较大,部分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等。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于履责,着力加以解决。 二、农业 不断加大“强农富民”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八大农业板块基地”和“五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以基地求规模、以特色创品牌、以科技求效益。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优化种养结构,拓展延伸农村生态、文化、旅游和休闲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打造绿色、有机等农产品精品名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部门的农业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安排,统筹管理使用。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37.42亿元,增长16.2%。全年粮食总产184069吨,增产4328吨,增长2.4%;油料总产42178吨,增产909吨,增长2.2%;蔬菜总产260799吨,增长1.3%;苎麻总产1535吨,下降21.7%。 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生猪出栏40.14万头,增长72.4%;家禽出笼2488.36万只,增长5.2%;禽蛋产量5687吨,增长0.6%。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28569吨,增长7.9%。 林业生产有升有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9660亩,增长0.6%;木材采伐量32507立方米,增长4.6%;楠竹砍伐量178万根,下降22.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7365千瓦,增长8.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977吨,减少258吨;农村用电量5140万度,下降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4150亩,下降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着力建设“工业强区”。一是壮大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壮大规模、扩张总量,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立足我区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亿元级企业旗舰,大力实施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制订出台推动咸安工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配套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聚焦优势板块,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138家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8.95亿元,增长18.9%,完成工业总产值243.48亿元,增长25.9%。按经济类型分: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16亿元,增长4.6%;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188.92亿元,增长2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6.76亿元,增长17.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46.64亿元,增长25.2%。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06亿元,增长39.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09.58亿元,增长24.4%;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33.90亿元,增长27.1%。 工业产销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36.52亿元,增长25.5%;工业产品销售率97.1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全年区属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71亿元,增长29.1%;实现利润10.99亿元,增长2.4%;利税总额19.10亿元,增长17.4%;亏损企业亏损额0.52亿元,增长9.6%。总资产贡献率54.81%,下降1.8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6.13%,下降1.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06%,上升9.2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8.88%,下降0.3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22%,下降1.2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4.46%,下降0.34个百分点。 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60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坚定不移抓项目推进。一是科学谋划争项目。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强化部门联动,强化项目储备,定期调整、充实项目库,实现项目建设的滚动推进和梯度开发。二是千方百计引项目。增强“招大引强”意识,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提升项目质量。三是全力以赴建项目。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突出抓好项目供地、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等重点环节,强化跟踪服务与协调督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5288万元,增长30.9%。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929726万元,增长31.7%;房地产开发投资191743万元,增长40.5%;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11513万元,增长4.9%;农村农户投资22306万元,增长102.8%。全年制造业投资418981万元,增长20.4%。全区施工项目360个,比上年增加1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1个,比上年增加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