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信阳市固始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2-17来源:信阳市固始县统计局 点击:
截止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达144.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121.7亿元,比年初新增15.3亿元,同比增长14.3%。金融机构贷款支出55.5亿元,比年初新增10.0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短期贷款47.9亿元,比年初新增7.8亿元,中长期贷款7.6亿元,比年初新增2.4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为19.0%。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寿险保费收入22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赔款及给付4412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034万元,比上年增长0.2%;寿险赔付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2.5%。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2010年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上级批准立项建设农村公路桥梁项目3个,总投资额8549万元。淮固高速公路经多年争取,已被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列入全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并已开工建设。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加快推进。全长11公里的武庙乡华阳湖至鲍岭湾旅游快速通道改建任务业已全部完成,实现了南部山区东部通道的循环畅通,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全县道路运输全年共完成客运量17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613万人/公里,均分别比上年增长4.0%。货运量834万吨,货运周转量175146万吨公/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8.0%。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645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年投递党报党刊1.53万份,信函20万件,包裹1.3万件,特快专递18.2万件,订销报纸累计938.8万份,报刊流转额896.8万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4.0万门,比上年增长30.8%;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4万部,比上年增长5.1%;移动电话用户49.9万部,比上年增长10.8%;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3万户,比上年增长29.9%。 2010年加大对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力度,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一是初步完成了全长约3公里,观赏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留梦河谷”自然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填补了我县生态山水旅游景点的空白。二是旅游大通道建设全面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全长11.0公里武庙乡华阳湖至鲍岭湾旅游快速通道改建任务业已全部完成,把西九华山景区及华阳湖景区有机串联想来,构建了固始南部景区骨干道路,有力推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年旅游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4.8%和57.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小学招生23981人,在校生150836人,毕业生23189人。初中学校招生23189人,在校生72724人,毕业生26086人。普通高中招生11066人,在校生34324人,毕业生10792人。职业高中招生数7343人,在校学生数22598人,毕业生数6648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1所,教职工数95人,在校学生数8490人。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全年扫除文盲3500人。 2010年全县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年底,全县专职科普人员78人,科普兼职人员277人,科普场馆3个,科普基地90个,科普经费投入达到180万元。积极向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10万元,分别是淮南猪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县疾病控制中心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积极帮助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家科技部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50万元。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上报我县粮油加工、畜禽养殖、医药和茶产业发展4项“十二五”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项目,推荐豫申粮油公司和三禾公司为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帮助科技人员申报4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07万元,争取上级各类科技项目5个。 九、文化、卫生 2010年认真落实根亲文化建设相关要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物管理保护、新闻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加强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全县开通了25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全县共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000多户。二是文化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县民间艺术民歌《对花》、《花挑舞》、《灶戏》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栏目的录制,10月25日-29日,“唐人故里·闽台祖地”第二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根之缘”大型文艺晚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三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县文化馆、图书馆已全面峻工,博物馆完成文物布展后已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汪棚、蒋集等七个乡镇完成文化站建设。 2010年卫生部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乡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和县城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争取卫生经费1578万元,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3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99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837张,妇幼保健机构160张。卫生技术人员3177人,其中:执业医师552人,助理医师255人,注册护士6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共有53.8万户,总人口172.2万人。其中:出生人口1.7万人,出生率10.66‰;死亡人口0.7万人,死亡率4.09‰;自然变动净增人口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6‰。全县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1.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76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118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29.6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2%。 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更多的农民参加社会保险,让更多的劳动者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得到落实,止2010年底,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9286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6530人。至2010年底,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14330人,全年应发养老金17611万元,实发17611万元,做到了养老金百分百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得到巩固。到2010年12月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24578人,退休人员6901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1000万元,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4112万元。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突破。今年以来,我县试点乡镇很多符合条件的60岁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实现了老有所养的梦想。到2010年底,全县87个三级示范村整体推进新农保,已参保26.8万人,征缴基金8500万元,有3.6万人已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基金累计支出1230万元。为下一步顺利开展农村保险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失业保险作用得到发挥。失业保险多措并举,加强扩面征缴,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工业,发挥了失业保险保生活、保稳定、促就业的作用。到2010年12月底,全县参加失业保险5.0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739万元。医疗保险工作不断完善。2010年,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2.6万元提高到3.3万元,大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12万元调整为14万元,减轻了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到2010年12月底,全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410人,全年征缴医疗保险费6020万元,医保基金支出537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