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潍坊市寿光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1-15来源:潍坊市寿光市统计局 点击: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聚精会神抓经济,万众一心建强市”为主线,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据统计,1998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29.7亿元,第二产业37.5亿元,第三产业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15.1%、15.8%. 一、农业。1998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狠抓农产品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种植业生产获全面丰收。粮食生产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取得了夏增、秋增全年增产的好成绩,粮食总产707357吨,较去年增长23.4%,平均亩产1005公斤。其中,68.9万亩小麦,总产349160吨,平均亩产50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57.6万亩玉米,总产336488吨,平均亩产584公斤;棉花总产4803吨,增长26.2%。蔬菜、水果生产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势头,瓜菜总产2458468吨,增长10.1%,水果总产174622吨,增长1.1%。 林业生产有了新发展。全市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85公顷,新建、继建、补建大型防护林带14条,总长52公里,完成枣粮间作面积3200亩,村镇四旁植树63万株,林业育苗157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化面积81799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1998年,全市共出栏生猪36.0万头,增长3.0%;出栏家禽1439.6万只,减少23.0%;肉类总产5.7万吨,减少9.8%;禽蛋产量12.8吨,增长7.4%;年末生猪存栏20.4万头;大牲畜存栏4.0万头;家禽存栏1510.5万只,增长4.8%。梅花鹿、小尾寒羊、狐狸等名优特新动物饲养上升趋快,形势看好。 渔业生产以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为重点,在扩大外海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水育苗生产,收效十分明显。全市水产品产量33.4万吨,增长22.8%,其中,海水产品33.2万吨,增长23.4%;淡水产品2556吨;下降23.2%。全市开发利用海水育苗水体14800立方米,1998年海水育苗总收入达1185.9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998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45%。其中农用拖拉机9812台,增长17.1%;农用汽车1144辆,增长20.2%;农用三轮车6971辆,增长3.3%;联合收割机675台,增长94.5%。全年农村用电量3.9亿千瓦时,减少11.4%;化肥施用量(折纯)10.8万吨,增长9.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35.3万亩。 二、工业。全市工业扎扎实实贯彻“抓大放小”方针,坚持“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在出口销售不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全市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5家,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24944万元,较上年增长12%;实现利税95372万元,较上年增长11.47%,其中利润53875万元,较上年增长9.01%。实现工业增加值203130万元,较上年增长10.5%。亏损企业24家,占企业总数的19.2%,较上年增加8.72%;亏损额2712万元,较上年增长177%;产品销售率96.13%,增长1.9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36%,较上年下降1.4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05%,较去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不变价工业增加值计算)22846元/人,较上年增长37.5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0.24%。 电力工业有了新发展。全年完成供电量83869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3.3%,其中售电量81113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4.1%。1998年,先后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寿光、益城、王高、新城4座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新增容量9万千伏安,成为潍坊市110千伏等级最大装机容量的县(市)。全市累计新上增容配电变压器120台,7.76万千伏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在农业用电比上年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工业用电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6.20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5%。城乡生活照明用电达8891万千瓦时,增长4.9%。全市人均用电量由上年的1102千瓦时提高到1113千瓦时,其中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110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 三、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全市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收到较好效果。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市属及以上单位完成投资10.85亿元,增长41.2%,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完成投资9亿元,增长77.2%,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34亿元,增长217.9%;农村集体单位完成投资4.43亿元,下降15.8%,其中:乡、村集体企业投资2.8亿元,下降39.7%,城乡私人投资7亿元,增长10.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属以上单位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9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2.3%上升到73.8%,第三产业投资1.1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3%下降到9%,住宅建设投资2.1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0.7%上升到17.2%。投资效益明显提高。1998年市属以上投产项目26个,建成投产率70.3%,新增固定资产10.1亿元,增长87%,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3.1%,重点产品生产能力显着增强,新增农用尿素、钾肥、机制纸及纸板、蒸汽供热能力分别为4.87万吨、3万吨、8万吨和65吨/小时。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全市统一调度的1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3.6%。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共竣工房屋面积55.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41.8%,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7583元/人。实行投标承包的单位工程255个,面积80.4万平方米,分别占施工工程总数、施工总面积的45%和60.4%。 四、运输、邮电。交通设施得到加强,运输体系更加完善。1998年全市完成货运量750万吨,货运周转量75000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3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200万人公里。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投资774万元,新建、改建柏油路36.5公里,现全市共拥有公路通车里程2626公里,其中柏油路1048.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4公里,柏油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6公里。年末全市共拥有营运汽车、客车、农用车(含拖拉机)及其他机动车(主指农用三轮)分别达3241、338、5211和1148辆;运输能力分别达13720、6164、3156和570吨(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