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潍坊市寿光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1-15来源:潍坊市寿光市统计局 点击:
199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实施名牌战略,加快由小康向富裕型跨越”总揽全局,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改革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圆满地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据统计,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3.9亿元(不包括大家洼镇),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3%。其中,第一产业23.4亿元,第二产业28.6亿元,第三产业2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9%、19.0%、25.6%。 一、农业。1996年,全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显着提高。粮食大面积丰收,总产量达到7.47亿公斤,单产达到1051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单产501.2公斤,建成了小麦千斤市。棉花总产4100吨,较上年增长2.5%,蔬菜总产达225万吨,增长12.5%;水果总产量17.9万吨,增长22.6%。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市共完成以鸭梨为主的成片造林12300亩,完成育苗3150亩;建设大型基干防护林带40公里;发展以枣粮间作为主的农林间作30000亩,提前完成了寿北“绿色工程”规划任务。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主要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达9.3万吨,比去年减少16.4%,禽蛋产量13.6万吨,增长74.4%;肉蛋鸡存养量2627万只,生猪存栏34.1万头,分别增长60.9%和14.8%,大牲畜年末存栏7.6万头,增长8.3%。并出现一批饲养场和专业村、专业户。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量22.2万吨(含大家洼镇4.2万吨),增长30.0%。其中海产品21.7万吨,增长40.0%;淡水产品0.5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加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0万马力,比上年增长7.1%;农村用电量达41158万千瓦小时,增长12.6%;年末耕地面积137.9万亩;全年新建改建高标准蔬菜大棚5.56万个,成为寿光市历史上建棚最多的一年。 二、工业。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4亿元,增长34%。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6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65亿元,增长54.46%,资金利税率1%,比上年提高3.7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35765元/人(按工业增加值计算),增长36.20%,工业产销率达96.7%,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销率100.63%,集体工业产销率94.10%,乡办工业产销率93.89%. 电力发展迅速。全市全年共完成供电量7.3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3.23%。其中完成售电量6.98亿千瓦时,增长11.26%。全市人均用电水平由上年的938千瓦时,提高到994千瓦时,增长6%。全市供电可靠率达99.5%以上。设备完好率继续持续100%,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2.5%以上。全市平均用电负荷保持在8.5万千瓦以上,最高达到17.5万千瓦,用电水平居潍坊首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市属及以上单位完成投资53818万元,比上年增长63.1%,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完成投资34259万元,比上年增长57.2%。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5940万元,比上年下降13%,农村集体单位完成投资62028万元,比上年下降15.7%,其中:乡镇、村集体企业投资61608万元,下降13.9%。城、乡私人投资59970万元,比上年下降2%。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市属以上单位第一产业投资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43684万元,增长92.2%,第三产业投资3127万元,增长1.5倍,住宅投资3647万元,增长24.1%。市属以上国有经济投资36880万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他经济投资16938万元,比上年增长95.7%。 商品房建设投资5940万元,竣工面积63170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的投资5310万元,比重为89.4%,竣工面积56860平方米。 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市64个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8.4亿元,施工项目个数1555个,房屋施工面积171.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62.6%。 四、运输、邮电。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1996年全市进一步加强各项交通设施建设,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全年完成货运量74万吨,货物周转量10400万吨公里,发送旅客38万人次。公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完成新建沥青路面223.4公里,完成投资3600万元。至目前,全市共有晴雨天通车里程2626公里,其中柏油路里程达963.6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全市共有营运货车2224辆,客车189辆,拖拉机3662辆,机动三轮车2750辆,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邮电方面,全市坚持以通信建设为主线,大规模上能力,强化经营与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136万元。较上年增长30.9%,其中:中央国营完成4189万元,较上年增长29.9%,电信业务全年共完成业务量3219.9万元,较上年增长29.4%。全市发展市话用户12226户;移动电话2291户;无线寻呼8186户。农村住宅电话达17339户,较上年增长20.9%,通话量达1535万次。全市邮电局所35处,邮政信箱达1159个,公用电话761处,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达2281公里。电话增容1.2万门,程控电话总容量达7.8万门。通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商业。199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3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7%,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65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70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7%。 在市场建设方面,以总公司(社)为龙头,建立起大规模的购销群体,实行联购分销,分购联销,提高市场覆盖率,靠规模战略赢得市场。1996年,完成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扩建整修,新建了城区服装鞋帽城,摩托车商城,供销大世界等重点项目,使国合商业的主渠道功能进一步强化。全年全市规模经营达到12.6亿元,现全市商业网点达20286个,其中,大型商业网点30个。 新增个体工商户3300户,私营经济也有了较快发展。 六、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1996年,全市按照“三外并举,三级齐上,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使寿光市对外开放工作稳步发展。去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4个,合同外资额539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8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6258万美元,兴办海外企业3家,外派劳务11人。 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实现了新的增长。年末,全市已投产三资企业达114家,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2.18亿元。实现出口创汇5666万美元,占全部出口创汇的90.5%,较上年增长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