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潍坊市奎文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1-15来源:潍坊市奎文区统计局 点击:
金融保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1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7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增长20.2%;各项贷款余额19.2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增长26.3%。2001年,保险机构共承担保险金额53亿元,增长53.6%;完成保费收入2281万元,增长19.7%;已决赔款1208万元,增长31.6%。 八、科学技术 科技意识明显加强,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快。2001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空白6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6项。全年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26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7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全区申请专利累计达313件,其中当年新增50件。专利授权量31件,专利实施率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可喜成绩。2001年,全区投资65万元,新建、扩建、改造、修复城市道路面积7980平方米;投资70万元,按期完成了小鸢都湖一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九龙山树木园一期工程和城区“三河六路四片林”绿化建设。全年绿化植树41万棵(株),是建区以来植树最多的一年,大大超出市里分配的种植任务,新增公共绿地达24公顷。旧村、旧城改造步伐加快。2001年旧村改造当年开工面积2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3万平方米,投资达1.4亿元。全区累计已有53个村按新一轮规划动工建设,住进楼房的农民达10150户,占农村住户的51.2%,小四环以内楼房化比例达到67%。以旧城、旧村改造为重点,加快城区住宅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了凤凰花园二期、世纪花苑、舜都花园、盛福园小区、中上虞小区、东泰花园、名门世家、新元小区二期、虞鑫花园等项目,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提升了城市化水平。 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加强。2001年,全区环保总投资5307.7万元。其中废水治理投资1211万元,废气治理投资2335.7万元。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达到9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5%。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协调发展。2001年,全区共有普通小学34所,在校生22707人;普通中学13所,在校生11493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40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8人。各类学校共拥有在职教职工3960人,其中专任教师2865人。有幼儿园34所,学前班43个班,在园儿童7157人,3到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88%,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8%。毕业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8.8%。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15所,占中小学总数的31.9%。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2001年全区共举办成人教育培训班65期,培训3627人次。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20家,4大类,14个专业,在校生达到2323人。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2001年,文化系统共发表文艺、美术作品100余件。其中入选国家级奖12件,省级23件。通过开展元旦、春节、风筝会、“文明之夏”夏季乘凉晚会及“七一”期间开展的“辉煌八十年--奎文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年培训文艺人才2400余人,提高了文艺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集中整顿与日常监督相结合,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有序发展。 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处,床位378张,卫生技术人员596人。开设院外分支医疗机构1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54处,进一步健全了城市卫生服务网络。预防保健工作常抓不懈,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9.67%,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投保率达100%,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63.67/10万。全区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8项,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0篇,在省级刊物发表22篇,在市级刊物发表26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得到进一步普及。2001年,我区共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目5个,获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5枚。其中我区老年太极拳、剑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团体二等奖。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13次,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末,全区共有在岗职工15190人,全年发放工资总额15700.3万元,年平均工资10363元,比上年增加2495元,增长31.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86元,比上年增加120元,增长3.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52元,增加222元,增长7.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20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5.0亿元,比年初增加2.9亿元,增长12.9%。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不断加强。截止到2001年末,全区农民共有1.6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金额778万元。累计安置下岗职工1300人,再就业率达63%,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区共对66名五保对象实行了供养,其中3处敬老集中供养了34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52%;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2500元。对全区709户、1745名城市居民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保障金90万元;对38个农村贫困户、127人发放救济款3万元。全区福利企业10处,安置残疾人员191人。 十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1年末,全区总人口369836人,其中农业人口80507人,占总人口的21.8%;非农业人口289329人,占总人口的78.2%(不含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25901人,其中农业人口65623人,非农业人口260278人)。在全区总人口中,男性185487人,女性184349人,性别比为100.62:100(女性为100)。据计生委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04‰,死亡率为2.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9‰。 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圆满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控制指标。2001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9%,女性初婚晚婚率为99.1%,一孩晚育率为99.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持证率、验证率和建档率全部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