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潍坊市奎文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1-15来源:潍坊市奎文区统计局 点击:
八、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成效显着,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2000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6项。全年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项,列入市级以上项目10项,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 全区申请专利累计达274件,其中当年新增58件。专利授权量30件,专利实施率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2%。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区新建、扩建、改造修复城市道路面积1.85万平方米,投资85.5万元。投资624万元,保质保量完成了“鸢都湖”治理工程,圆满完成了“两河”绿化任务。全年绿化植树12.12万棵(株),新增公共绿地3.4公顷。旧村、旧城改造步伐加快。2000年旧村改造当年完成开工面积2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2万平方米,投资达1.3亿元。全区累计已有52个村完成新一轮规划,住进楼房的农民达8780户,占农村住户的45%,小四环以内楼房化比例达到66.2%。旧城改造成果显着。北下河一期改造工程回迁楼建成12座,已完成回迁安置,二期拆迁工程正在筹备中;凤凰花园3个单体住宅楼现已竣工,即将交付使用;民生街危改工程已完成回迁安置。全年旧城改造投资8480万元,开工面积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年,全区环保总投资7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4.6%。废水治理投资718万元,年工业废水处理量463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5%。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行。2000年,全区共有普通小学36所,在校生23114人;普通中学12所,在校生10215人;职业中专2所,在校生141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3人。各类学校共拥有在职教职工312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9人。有幼儿园58所,学前班11处,在园儿童5554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86%。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8%。毕业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5%。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15所,占中小学总数的31%。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2000年全区共举办成人教育培训班60期,培训4120人次。职工教育组织培训72期,培训3510人次。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30家,4大类,14个专业,在校生达到3212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文化系统共发表各类文艺、美术作品100余件,其中入选国家级奖8件,省级14件。通过开展春节、“七一”、夏季乘凉晚会、“国庆”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年培训文艺人才2000余人,提高了文艺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有序发展。 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处,床位485张,卫生技术人员595人。开设院外分支医疗机构1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8处,进一步健全了城市卫生服务网络。预防保健工作常抓不懈,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9.58%,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投保率达100%,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79.69/10万。全区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4项,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8篇,在省级刊物发表21篇,在市级刊物发表117篇。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2000年,我区共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目12个,获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23次,参加人数达1.6万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末,全区共有在岗职工16396人,全年发放工资总额13310.8万元,年平均工资8027元,比上年增加1034元,增长14.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66元,比上年增加106元,增长3.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0元,增加120元,增长4.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2.7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11.8%。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稳步发展。截止到2000年末,全区农民共有1.6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金额910万元。累计安置下岗职工916人,再就业率达61%。机关事业离退休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区共对51名五保对象实行了供养,其中3处敬老院集中供养了21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41%;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2600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1800元。对全区373户、884名城市居民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保障金59万元;对252个农村贫困户、492人发放救济款2.1万元。全区福利企业13处,安置残疾人员260人。 十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0年末,全区总人口362477人,其中农业人口80102人,占总人口的22.1%;非农业人口282375人,占总人口的77.9%(不含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22805人,其中农业人口66366人,非农业人口256439人)。在全区总人口中,男性181570人,女性180907人,性别比为100.37:100(女性为100)。据计生委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67‰,死亡率为3.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3‰。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行“两化一优”管理模式,圆满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控制指标。2000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97%,女性初婚晚婚率为99.4%,一孩晚育率为99.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持证率、验证率和建档率全部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目标。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使用时请以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