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潍坊市奎文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1-15来源:潍坊市奎文区统计局 点击:
八、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1999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8项。全年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项,列入市级以上项目1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6项。我区被列为全省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示范区,全区第一家特种动物养殖科技示范基地的“银、蓝狐良种繁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首次使我区进入省良种产业化计划;承担的“潍坊市城市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实现了我区省级软课题项目零的突破,组织的“星火人才培训”项目获省科学技术星火二等奖。 全区申请专利累计达216件,其中当年新增47件。专利授权量30件,专利实施率60%。樱桃园街办和西英村被命名为山东专利街办、山东专利村。1999年,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5%。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1999年,全区新建、扩建、改造修复城市道路面积2.38万平方米,投资132万元。圆满完成了“两河治理”一期工程,使河道及沿河环境善大大改善;积极筹备并开工了“鸢都湖”工程。全年绿化植树8万棵(株),新增公共绿地1.3公顷。旧村、旧城改造取得新成果。1999年旧村改造当年完成开工面积2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6万平方米,投资6820万元。全区累计已有41个村完成新一轮规划,住进楼房的农民达7430户,占农村住户的39.8%,四环路以内楼房化比例达到59.6%。北下河步行商业街一期工程如期竣工,商贸城已开工建设;凤凰庄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居民楼、民生街危改工程、院校街10号危改工程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全年旧城改造投资3610万元,开工6.5万平方米,已竣工5.5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1999年,全区环保总投资2761万元。废水处理投资933万元,新增加处理污水能力1500吨,年工业废水处理量459.1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全区21个废水排放企业排放的废水全部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入口水质标准。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达到99.5%,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达到9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7.2%,达标率达93.8%。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1999年,全区共有普通小学36所,在校生24048人;普通中学13所,在校生8491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135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7人。各类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3061人,其中专任教师2433人。有幼儿园58所,学前班10处,在园儿童4795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8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8%。毕业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8.8%。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9所,占中小学总数的18%。我区被省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示范区”、“教育科研先进区”、“学前教育先进区”。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1999年全区共举办成人教育培训班70期,培训2350人次。职工教育组织培训30期,培训1732人次。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30家,4大类,14个专业,在校生达到4156人。我区开发的“高教自考基层计算机管理系统”顺利实施,教师住房当年竣工1.12万平方米。完成校舍建设面积0.49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蓬勃健康发展。1999年,文化系统共发表各类文艺、美术作品40余件,其中入选国家级奖2件,省级32件。春节期间、夏季广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年培训文艺人才近千人,提高了文艺队伍整体素质。文化市场坚持依法行政,配合全市“扫黄打非”统一行动,不断加大对非法文化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净化了全区文化环境。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999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处,床位526张,卫生技术人员587人。开设院外分支医疗机构2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5处,进一步健全了城市卫生服务网络。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着,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9.61%,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投保率达95%,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16.56/10万。全区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6项,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94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13篇,在省级刊物发表47篇,在市级刊物发表34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在1999年参加的市级以上10个体育项目的比赛中,我区获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1枚。全年共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14次,参加人数1.3万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末,全区共有在岗职工17238人,全年发放工资总额12055.2万元,年平均工资6993元,比上年增加1123元,增长19.1%。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2.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10元,增加446元,增长18.9%,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居住、交通、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1168元,增加334元,增长40%,占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5.3%提高到41.6%,表明我区农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稳增长。199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1.5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增长10.3%。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稳步发展。截止到1999年末,全区农民共有1.6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金额639万元。全区累计安置下岗职工825人,再就业率达62%。机关事业离退休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1999年,全区共对68名五保对象实行了供养,其中3处敬老院集中供养了37名五保户对象,集中供养率54%;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2600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1900元。全年对全区335户、718名城市居民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保障金78万元;对165个农村贫困户、393人发放救济款11万元。全区福利企业23处,安置残疾人员280人。 十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1999年末,全区总人口344011人,其中农业人口81269人,占总人口的23.6%;非农业人口262742人,占总人口的76.4%。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4262人,农业人口13765人,非农业人口20497人。在全区总人口中,男性172414人,女性171597人,性别比为100.5:100(女性为100)。据计生委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04‰,死亡率为3.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