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1-31来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点击: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垦区继续抓住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以加速实现垦区“三化”进程为目标,积极推进大项目战略的实施,突出农产品龙头加工项目、千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机装备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182.3亿元,增长66.0%,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85.6亿元,增长5.6%。从产业投向上看,第一产业81.1亿元,增长61.2%,占22.0%;第二产业77.1亿元,增长1.93倍,占21.0%,比上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当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其中工业76.7亿元,增长1.95倍,工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为垦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后劲;第三产业209.7亿元,增长0.4%,占57.0%。 五、交通运输、通讯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良好。全年垦区完成运输场站、公路养护和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等投资5.4亿元。新建农场客运站16个;新建九三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8.4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养护设备购置、急弯改造及景观路建设项目114个。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运输生产能力显着增强。全年共完成道路客运量0.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6.6亿人公里,货运量0.2亿吨,货运周转量13.4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2.0%、2.4%和2.7%。 公路三年决战成果显着。2012年末,垦区公路硬化里程突破1万公里大关,达10063公里,为垦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5.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3亿元,重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0.7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 通信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农垦通信拥有通信线路27038公里,比上年增长0.8%。其中,光缆线路总长度16387皮长公里,增加731皮长公里。垦区固定电话达到48.4万部,比上年增长1.5%,户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73.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宽带用户达到15.8万户,比上年增加2.3万户,增长17%。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6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4%和25.9%。年末,垦区拥有A级以上景区21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19个。海林、七星、兴凯湖农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旅游名镇。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垦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农场及农场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5.5亿元,增长15.7%;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增长15.2%;餐饮业零售额21.5亿元,增长22.9%;食品类商品零售额60.3亿元,增长12.5%,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8%。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出口总额实现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北大荒绿色特色产业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出口示范基地。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签订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83项,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3项。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到位额93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 实施“走出去”战略向纵深推进。垦区在俄罗斯、菲律宾、朝鲜、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29个,其中,独资企业18个,合资企业3个,合作企业8个;境外产业多元发展,在优势农业境外开发的基础上,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业、畜牧业、木材采伐、矿藏开采、贸易流通、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等行业。在境外租种土地200万亩;对外劳务输出累计达到1.4万人次,输出生产机械0.37万台套;境外投资超过7.0亿元人民币,累计生产粮豆25亿公斤。 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2年末垦区有专业科研机构19个,技术推广中心(站)113个,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27个。年内开展的科技项目181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27个,获得总局以上项目经费2.6亿元。全年垦区各级科技投入9.2亿元,比上年增长48.4%。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励。新增专利189个,比上年增长92%,累计拥有专利数685个;新增专利优势企业1个,累计达6个。总局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中国创新驿站黑龙江基层站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垦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质量普遍提高。年末垦区有独立普通小学28所,招生1.5万人,在校生8.5万人,毕业生2.4万人;普通中学126所,招生3.5万人,在校生10.9万人,毕业生3.2万人。普通高等院校3所,招生0.8万人,在校生2.9万人,毕业生0.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招生1万人,在校生3.2万人,毕业生0.9万人。当年高考进入普本分数线以上的有6173人,比上年增加807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末垦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36个,其中综合医院124所,专科医院1所,疗养院1所;卫生监督所(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8个,妇幼保健院97所。卫生技术人员1488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427人,注册护士4685人。拥有住院床位和观察床位11015张。全垦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22个,基层卫生覆盖率达100%,“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当年垦区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8种,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丙类传染病6种,报告发病率为119.74/10万,比全省发病率低177.83/10万。 文化艺术事业更加繁荣。年末垦区共有博物馆12个,图书馆224个,文化馆53个,场史馆44个,社区、管理区综合文化活动室388个,文化广场、主题公园213个。现有一报四刊,《北大荒日报》全年总印数2120万份,杂志4种,全年总印数36.12万册。出版了《北大荒文化地理标志》大型图书,编辑了《北大荒群众歌曲集》图书。在全省第十三届“群星奖”比赛活动中,有12件作品分获金、银奖项;在省第七届“黑龙江省文艺奖”评选中,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华大粮仓》和摄影作品《春江水暖》荣获二等奖。2012年垦区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9个管理局充实完善了文化信息管理系统,在36个农场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展示系统,建立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