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阳市西峡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2-19来源:南阳市西峡县统计局 点击: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运行平稳,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稳定大局,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税收收入42771万元,增长24.9%,非税收入6037万元,增长4.1%。全县财政支出103163万元,增长26.2%。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5亿元,增长17.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5亿元,增长6.5%;中长期贷款余额3.9亿元,增长57.6%。工业贷款余额6.9亿元,增长2.5%;农业贷款余额11.4亿元,增长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牢牢抓住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机遇,实施了“两基”攻坚工程,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两基”成果。一是按《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贫困寄宿生补助标准,全年共拨付公用经费1409.3万元、书本费567.8万元,“一补”资金454.9万元,共计拨付资金2432万元,基本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全县共确立上级危改项目34所学校,争取资金276万元,新建校舍面积5488平方米,目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受2008年“5.12”地震影响,新产生C级危房17471.2平方米、D级危房1105平方米,县财政下拨300万元用于维修和改造。目前已招标11个改造项目,8个维修项目已经开工。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6.6%,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4.8%。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县科技工作一是以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为重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围绕“果、药、菌”特色农业发展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组织实施县级星火计划51项(次)、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76项(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钢铁及冶金辅料、中药制药、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力能源、矿产加工两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带动引领作用,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向国家科技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个(西排、龙成特材公司),并通过验收,获得批准。同时,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向省科技厅申报工程技术中心3个(西保、西排、龙成),西保、西排已顺利通过难收,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建立。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文化工作取得显着成绩:一是社会文化事业成就显着,我县被河南省文化先进县评审领导小组授予“河南省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参加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评审活动,成效显着,西坪民歌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电视工作开创新局面。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7个行政村,自然村通有线电视达到256个。有线电视网络改改造覆盖用户3.9万户,其中城区1.2万户,乡镇2.7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7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11个,村卫生所333个,个体诊所22个。有各类卫生从业人员214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76人,乡镇卫生院642人,村卫生所695人,个体从业人员31人。全县拥有床位1076张,其中县级医院850张,乡镇卫生院226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2008年全县参合农民达36.7万人,参合率97.1%,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90元。 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把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成功地举办了广场篮球比赛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群众性体育比赛,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42455人。全年出生人口4906人,出生率为:11.12‰;死亡人口2613人,死亡率为:5.92‰;自然增长人口22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777元,增长17.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6元,增长19%。 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我县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职工工资水平提速加快。2008年,我县在岗职工全年平均工资达到19176元,同比增长8.7%;全县从业人员月平均报酬为1598元,增长8.7%。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显着成效。2008年全县共有五保供养对象3564人,其中集中供养942人,分散供养2622人;全县10.5万户、35万农民中,已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72户、10782人,占农业人数的3.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3483户7171人,按照人均130元标准的差额补助及时发放低保金。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好高耗能高排放污染严重企业的关闭工作。2008年全县爆破拆除了灌河水泥有限公司和淅水集团西峡长安水泥公司3条机械化立窖水泥生产线,关闭了全县23家粘土实心砖厂,取缔了32个小选金、小炼钒等“十五小”项目。二是狠抓县城生活污染治理工作。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1月建设成投运,随着管网不断配套完善,收水率进一步提高,收水率达93%。三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管理措施落实污染减排。组织开展了全县污染源监测、申报工作和环保执法检查活动,新审批项目10个,环评执行率100%。2008年全县削减二氧化硫775吨、化学需氧量1036吨,与2007年排放总量比削减率分别为12%、16%。灌河出境水符合地表水三类水质要求。 2008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深化专项整治,强化综合监管,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34起,死亡2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3起,死亡22人;工矿商贸建筑业事故3起,死亡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4%。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各项指标同比均有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