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盐城市响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1-05来源:盐城市响水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响水”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大力实施“以工强县、沿海开发、城镇崛起、创新驱动、生态立县”五大战略,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总量全省进位、均量苏北一流”的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7%。全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到31697元,比同期净增加7136元。从统计数据看,我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9.62亿元,同比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9.04亿元,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8:48.0:30.2调整到20.2:49.4:30.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接近百分之五十,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三一,我县国民经济向工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工业经济成为主体经济进一步凸显。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6.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达1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50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总产量达到50.54万吨,同比增长3.2%;棉花播种面积0.5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5万公顷,总产量达0.70万吨,同比下降1.1%;油料种植面积0.8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9万公顷,总产量达2.35万吨,同比增长1.3%;肉类总产量达46864万吨,同比增长11.6%;水产品总产量达5.6万吨,同比增长4.1%;新植林木477万株、成片林4.37万亩,森林覆盖率1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按照“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外向化”思路,坚持以“一户一棚”为抓手,以设施栽培、规模畜牧、特色水产为重点,加快县级万亩示范区、镇级千亩示范片、村级百亩示范方建设,326省道高效农业示范带基本建成,2011年全县亩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比重达40%。二是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福建超大、南京桂花鸭、泰国正大、上海中大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响水。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全县农业龙头企业7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2个,运河镇顺丰蔬菜合作社党总支去年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称号的农民合作组织。三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高效农业的主攻方向,围绕菊花、浅水藕、牛蒡、芡实、桂花鸭、草鸡等基础较好的特色产品,加快建设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全县共创建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42个,加乐牌浅水藕等4个产品还被评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黑大麦等5个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2万千瓦,同比增长8%,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66万吨,同比下降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2.5%提升到44.1%,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用电量达1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0%。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年销售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6.42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生产、销售同步较快增长,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8.6%;实现利税总额36.05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6.75亿元,同比增长39.9%。截止2011年全县共有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14个,其中当年新增名牌产品省级1个、市级6个;省级着名商标6个。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33亿元,同比增长1.7%,承建施工面积15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竣工面积76.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70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0.01亿元,同比增长24.7%,服务业投资18.01亿元,同比增长30.0%。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12.0%。全县共实施项目186个,计划总投资518.44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大力发展新特产业,深入实施新特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在三个园区规划设立10个新特产业“区中园”,形成“三区十园”的产业格局,落实“四有三聚”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领军企业带动、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撑,加快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和新特产业。造船、能源、环保化工三大产业初具规模,继2008年7月苏北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下水后,近年来共建成下水万吨级船舶54条;陈家港火电厂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台已并网发电,陆上风电13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金宇太阳能光伏电站10兆瓦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环保化工产业形成了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三条产业链,成为全县第一个百亿级产业。冶金产业龙头企业德龙镍业一期竣工投产、二期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0亿元的华拓镍铁合金、40亿元的成日钢铁等产业链项目竣工投产;再生纸产业投资57亿元的隆亨纸业、40亿元的富星纸业正在加快建设,全部竣工后产能将达到350万吨,我县将成为苏北最大的再生纸基地;以中建材投资10亿元的中联水泥项目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荣生电子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等新特产业正在快速崛起;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高,成为江苏最大的色纺纱基地、轴承座产业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