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孝感市安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1-26来源:孝感市安陆市统计局 点击:
2011年,面对国内外极其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主题主线,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围绕“追赶全省第一梯队县市”目标,全力打好“三个攻坚战”,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据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2.40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增加值38.36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5.5:35.4:39.1调整为24.4:39.2:36.4。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第一产业稳健增长,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第三产业稳定较快的增长,为经济发展增添了生机。但农业增收困难,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压力大,全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足也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农业 2011年,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075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4.53%。其中,农业总产值150713万元,增长2.46%;林业总产值13163万元,增长0.29%;畜牧业总产值249045万元,增长6.98%;渔业总产值48499万元,增长0.7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392万元,增长0.33%。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4021万元,增长4.1%。 粮棉油平稳增长。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05.1万亩,减少0.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7.52万亩,减少0.2%;棉花播种面积1.54万亩,增长9.4%;油料播种面积13.49万亩,减少11.0%。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畜牧业、渔业全面增长。2011年,全市肉猪出栏82.48万头,增长1.6%;山羊出栏10.11万只,增长0.8%;家禽出笼1348万只,增长3.5%。年末猪存栏52.48万头,增长0.7%;家禽存笼1282万只,增长33.8%;大牲畜存栏13.62万头,减少9.4%。水产品产量2.50万吨,增长6.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家,销售过亿元工业企业16家、过5亿元企业4家。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8.36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1亿元,同比增长23.9%;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0.41亿元,同比增长25.8%。医药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粮油机械四大传统产业支撑作用和集聚效应增强。汽零机械、冶金建材、文化旅游等产业雏形初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65亿元,增长45.9%;实现利税60256万元,增长91.1%;实现利润42766万元,增长10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3.4%,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开发区规模从15平方公里扩展到32平方公里。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1.58亿元,增长36.9%。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64.19亿元,增长39.0%;房地产投资完成10.32亿元,增长34.1%;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1.63亿元,增长37.7%;农村私人投资5.45亿元,增长18.7%。重点项目建设高位推进,纳入重点项目管理的项目有39个,计划投资45.56亿元,宝迪生猪屠宰车间、神丹30万只蛋鸭场、午时综合制剂车间、功能性饮料、亚钢金属扩能、液晶显示器等6个项目投产。中汽零(安陆)产业基地项目、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20万锭纺织已开工。 五、商业、物价和外经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6亿元,增长19.4%。商业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安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快。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5.89亿元,增长2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47亿元,增长9.7%。限上占比快速稳步提高。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6.54亿元,增长45.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5%。 市场物价上扬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5.7%,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5.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12.2%。 外贸出口强势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出口创汇3588万美元,增长32.4%。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市直接利用外资2915万美元,内联引资51.56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文化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交通建养总投资7500万元,完成省道大天线外迁9.2公里;完成通乡公路李二线14公里建设、积双线8公里改造;完成白兆山旅游公路2.8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45公里。完成316国道外迁项目勘测设计、工可等前期工作;完成汤(池)白(兆山)旅游公路立项申报。完成平林渡改桥建设。完成长途客运站主站楼建设。完成52个候车棚。完成河西超限检测站建设。完成李寨、竹箩渡船达标改造2艘。完成干线大修4.53公里、中修18.76公里,完善路肩、边沟、护坡和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完成安挑线板金危桥改造,整治隐患路段18处,新植行道树1.6万株。 邮政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19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5077万元。截止201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83525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6.2万户。 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全年吸引外来游客9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6亿元,旅游创汇40万美元。有星级饭店4家,拥有客房总数246间。景区开发取得了新成就。白兆山景区完成了李白雕像、钟楼、鼓楼、星级厕所、8公里景区内盘山公路等硬件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钱冲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关帝庙主体工程和通往蜜蜂寨的寨门完成主体工程,新五师司令部旧址扩建改造已经完工,景区内新栽植桂花树1000株、樱花树1000株,总投资近2000万元。“李白故里、银杏之乡”品牌唱响全国。我市被评为“孝感市旅游发展先进县市”。 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反映严大平先进事迹的现代楚剧《呼唤》,在全省戏剧汇演中荣获5项大奖;电影《撑起那片天》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经验受到文化部等部委推广,全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连续三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