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柳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1-04来源:柳州市统计局 点击: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7.8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9.24亿美元,增长47.0%;进口18.59亿美元,下降15.3%。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62.57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公路货物运输7749.94万吨,增长20.12%;水路货物运输668.20万吨,增长33.43%;民用航空货物运输2747.3吨,增长26.20%。公路旅客运输量2733.75万人,增长13.33%;水路旅客运输量13.00万人,增长2.69%;民航旅客运输量33.21万人,增长98.10%。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万吨,比上年下降34.4%。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9.4万辆,比上增长9.8%,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63.5万辆,增长9.99%。 邮电业务总量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10.5%;电信业务总量31.2亿元,增长16.6%。 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0.60万人次,增长30.65%。;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613.08万美元,增长34.61%。全市共有星级饭店35家。 八、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99.41亿元,比年初增长7.6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35.34亿元,比年初增长16.5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94.13亿元,比年初增长7.6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27.44亿元,比年初增长17.0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所,专任教师1314人,在校学生4.67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88万人,在校生5.29万人,毕业生1.63万人,专任教师3163人。普通初中招生3.98万人,在校生11.46万人,毕业生3.83万人,专任教师9007人。普通小学招生5.06万人,在校生26.37万人,毕业生3.95万人,专任教师14174人。特殊教育招生102人,在校生466人,毕业生54人。学前教育招生5.81万人,在校生9.81万人。 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0项,其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0项。 专利申请量1280件,授权专利864件。共签订技术合同3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926.96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出场次950场,观众人数122万人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总量129.65千册。文化馆6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6个。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72%。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40个。其中医院6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院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个,诊所(室)其他卫生机构770个。村卫生所(室)1088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0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62万人,注册护士0.86万人。全市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6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32万张,卫生院床位0.3万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县(市)10个,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16.13万人,参合率96.83%,比上年提高3.17个百分点。全市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4109例,报告发病率375.37/10万,报告死亡率8.65/10万;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24678例,报告发病率656.56/10万,报告死亡率0.08/10万。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所7个,体育馆12个,练习馆(房)26个。当年发展体育运动员79人,当年发展等级裁判114人。柳州体育健儿在世界比赛中1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4枚金牌,1枚银牌。我市在全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上金牌和团体总分均位居第二。成功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2011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等国际重大赛事。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74.80万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80万人,增加0.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21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长10.4%。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07元,比上年增长47.6%,其中,食品类支出2399元,增长31.8%;衣着类支出205元,增长60%;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324元,增长55%;医疗保健类支出323元,增长12%;交通和通讯类支出632元,增长1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203元,增长12%;居住类支出1226元,增长87%;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95元,增长2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909元,增长14.06%。其中,食品类支出5350元,增长19.31%;衣着类支出951元,增长10.4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850元,增长9.45%;医疗保健类支出741元,增长11.59%;交通和通讯类支出2104元,增长8.7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402元,增长11.19%;居住类支出1204元,增长17.68%;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307元,下降1.98%。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3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44%。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59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4平方米,下降0.65%;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96平方米,增长20.3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3.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万人;失业保险29.42万人,增加1.5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0.16万人,增加4.56万人;工伤保险42.05万人,增加6.7万人;生育保险30.67万人,增加0.6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8万人。有6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5.95万人,领取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养老金人数为24.76万人。 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全年全市累计有44.06万人次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比上年减少0.9万人次;全年累计有208.66万人次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比上年减少1.26万人次。 年末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17个。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19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4457张,收养各类人员4184人。接受社会捐赠款3290.73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市区平均气温20.8℃,比上年降低0.5℃。市区年总降水量1104.2毫米,比上年偏少12%。市区年末总蒸发量1050.1毫米,比上年增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