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徐州市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0-13来源:徐州市丰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丰县崛起”核心任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大力实施“三重一大”项目,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关键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小康建设顺利推进,民生民计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4%。其中一产增加值40.28亿元,增长5.0%;二产86.98亿元,增长16.4%;三产63.35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1.1:45.6:33.2,二三产业占比提高到78.9%,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42.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1年末,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营经济单位数共25812户,同比增长13.9%。其中民营企业5988户,增长14.4%;个体经营户19824户,增长13.7%。总注册资本金111.01亿元,同比增长46.7%。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02.52亿元,增长45.5%;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金8.49亿元,增长47.7%。2011年累计完成民营经济税收总额14.4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67.4%。 政府财力大幅增强。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6.13亿元(原口径,含基金),同比增长2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52.6%。政府财力的大幅增强来源于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累计完成税收收入15.85亿元,同比增长53.6%,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6%。全年一般预算支出40.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更加突出关注科教与民生:全年教育支出8.28亿元,增长46.5%;医疗卫生支出3.67亿元,增长73.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46亿元,增长15.3%。 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在监测的四大类25个单项指标中,2011年全县已达标指标有19项。分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恩格尔系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今年新达标指标。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种植业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倾心关注“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高效发展、集约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累计实现种植业总产值57.4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8.8%。全年粮食总产51.1万吨,同比增长11.1%;蔬菜总产146万吨,增长17.3%;棉花总产1.3万吨,增长18.0%;果品总产57.09万吨,增长9.8%。 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6.6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2.3%。生猪饲养量达到99.7万头,比上年增长13.3%;羊饲养量达140.13万只,增长23.8%;家禽养殖达到5307万羽,增长22.6%。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3.43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禽蛋总产量6.34万吨,增长18.1%。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启动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欢口、华山、大沙河、赵庄4个重点中心镇加快建设,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点38个、省级5个。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第一批4个镇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17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36台,小型拖拉机16460台,联合收割机181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0.51万吨,农药使用量0.21万吨,农村用电量3.08亿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围绕打造新型生态工业先行区,实施千亿元产业崛起计划,盐煤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及木材加工、电动车四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1.46亿元,同比增长18.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新增个数全市居首,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56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14.91亿元,同比增长55.7%,实现增加值51.45亿元,同比增长23.3%。全县累计工业用电量5.51亿度,同比增长27.9%。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7.16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利税总额32.69亿元,同比增长69.9%,;其中利润18.61亿元,增长74.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6家,佳合食品、华洲铸造、冠华铸造、东大钢构4家企业超5亿元,李堂煤矿、银龙电缆、胜海铸造3家企业超10亿元。李堂煤矿纳税近2亿元,实现了年纳税亿元企业零的突破。 建筑业稳定发展。 全县建筑业实现产值88.55亿元,实现增加值26.02亿元,增长19.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2%;竣工面积31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3.94亿元,同比增长26.6%。在城镇三次产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26亿元,同比增长84.4;第二产业投资62.33亿元,同比增长31.0%;第三产业投资24.47亿元,同比增长28.3%。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随着工业强县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投资的总量和增长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累计规模以上工业项目投资54.01亿元,增长11.3%,占规模以上项目投资的52%。 重大项目投资取得突破。编制了四大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投资规模逐渐提升。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生态农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当年招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丰成盐化工、建滔能源、福丰纺织、君乐宝乳业、百事利电动车等一批带动型项目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性项目。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8亿元,增长17.9%。其中县以上完成29.92亿元,同比增长20.4%;农村完成29.46亿元,同比增长15.3%。“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拉动农村消费增长的各项利好政策成效显着,城乡消费市场差距逐步缩小。2011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0家,总数达到13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