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铜仁市思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7-01来源:铜仁市思南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速度、调结构、增总量、促跨越”的发展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六大任务,千方百计聚集资源优势,狠抓招商引资,积极面对困境,主动破解难题,克服了特大旱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一、综合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930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3204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453万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403万元,增长22.8%。 人均生产总值7310元,净增1310元,同比增长21.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37.5:20.5:42.0变为33.1:22.6:44.3,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66.9%。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1年,全县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克服了特大旱灾带来的严重影响,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20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其中:实现农业产值151842万元,增长0.7%;实现林业产值3307万元,增长5.3%;实现牧业产值102065万元,增长5.4%;实现渔业产值6138万元,增长10.9%;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53万元,增长7.6%。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238公顷,增长2.6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411公顷,增长2.35%;蔬菜播种面积10764公顷,增长36.57%。 主要农产品产量由于严重旱灾有所下降。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63661吨,比上年下降23.6%,其中稻谷产量50475万吨,下降40.2%;玉米产量46635吨,比上年下降15.82%;油料产量21279吨,下降0.01%;烤烟产量4650吨,比上年下降21.64%;水果产量8679吨,增长128.4%。 畜牧业小幅增长、渔业发展较快。全县肉类产量40089吨,比上年增长0.28%,水产品产量3420吨,比上年增长19.58%。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力度,着力以园区建设聚集工业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30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按2000万口径统计)实现总产值16.5亿元,其中:实现轻工业产值2.25亿元;实现重工业产值1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7亿元,同比增长43.22%,其中:实现轻工业增加值0.35亿元,增长172%;实现重工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37.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年发电量24.6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9%;原煤4.76万吨,同比下降36%;水泥95.9万吨,同比增长726%。 工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8.7%,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下降179%,实现税金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5.74%,亏损企业亏损面为33%,亏损企业亏损额5.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7812万元,比上年增长77.5%,其中:完成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633392万元,增长76%。限额以上投资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17756万元,增长71.5%;完成更新改造投资5925万元,增长5.44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3387万元,增长115.3%;完成其他投资16324万元,增长19.3%。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2011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扩大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居民消费,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52万元,同比增长19.02%,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7134万元,增长18.2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918万元,增长19.9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28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9%。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532公里,比上年增加1120公里。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6110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4688万元,增长30.2%;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422万元,增长29.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81万户,互联网用户0.65万户。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财政“蛋糕”不断做大。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0688万元,比上年增长50.3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219万元,增长43.64%。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7380万元,增长31.15%,非税收收入5839万元,增长100.45%。全年财政总支出196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2%。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269万元,增长50.01%,教育支出44716万元,增长7.61%,科学技术支出143万元,增长12.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971万元,增长33.52%,医疗卫生支出22755万元,增长49.62%,农林水事务支出31362万元,增长4.32%,交通运输支出4253万元,增长1.18%。 金融机构运行良好。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2240万元,比年初增长1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7943万元,同比增长26.44%;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6752万元,比年初增长16.7%。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44716万元,比上年增长7.61%。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校4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完全中学24所,招生5899人,在校生15297人,毕业生4154人;有初中教育学校35所,其中:九年制校4所,普通初中31所,招生14391人,在校生40966人,毕业生11719人,初中毛入学率为94.50%;有小学212所,招生10022人,在校生67253人,毕业生138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57%。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文化馆、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2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2个;有广播电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3%,比上年上升了0.13个百分点;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万座;有电视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5%,比上年上升了0.0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