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银川市贺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6-08来源:银川市贺兰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贺兰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区市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3亿元,比上年增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0%。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5.1%,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20.2%,拉动GDP增长1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9.73亿元,增长13.6%,建筑业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41.4%;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亿元,增长11.0%,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7.6:54.1:28.3调整为16.3:57:26.7。 二、农业 2011年,全县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一优三特”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县农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初步核算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1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15.82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278.9万元,增长9%,牧业产值3.0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2.85亿元,增长1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94.2万元,增长8.6%,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61%、0.57%、13.4%、12.7%和2.7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4.5万亩,比上年增长1.57%。粮食种植面积49.2万亩,比上年减少840亩;蔬菜种植面积20.9万亩,其中设施农业7.7万亩;瓜果类种植面积1.9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08万亩;油料及其他农作物面积1.28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3.84万吨,比上年增加498吨,增长0.21%。其中,夏粮产量4.34万吨,增产11.7%;秋粮产量19.5万吨,减产2.05%。 全年蔬菜产量62.47万吨,比上年增产5.64%。水果产量1.08万吨,增产0.72%。 全年肉类总产量7319吨,比上年下降6.6%。其中,猪肉产量2162吨,下降14.41%;牛肉产量2396吨,下降6.37%;羊肉产量1679吨,增长0.78%。生猪年末存栏16439头,减少24.78%;生猪出栏29849头,减少17.26%。牛奶产量40086吨,增长17.2%;禽蛋产量2044吨,增长10.19%。 全年水产品产量27925吨,增长11.16%。全年造林面积2.1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65.75万亩,其中县属59.03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82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214台,小型拖拉机18888台,农用运输车2904辆,农村用电量4972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38万吨。 全县农村组织建设不断巩固。2011年末,全县共有4个镇,1个乡,2个区属农场,2个县属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5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657个村民小组。 三、工业 2011年,县委政府深入实施“一企一策”战略,工业经济实现新提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完成工业增加值29.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16%。 全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县工业增长的中坚力量。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家,全年完成产值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完成增加值1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6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97%,重工业完成产值4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4%,轻重工业比为1:1.3。产品销售率为86.34%。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11年,在国家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贺兰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沿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机遇,突出硬件建设,逐步拉大县城框架,不断加快建设速度,县城承载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化城市气息日渐形成,固定资产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31.8亿元,比上年增长53.25%。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68082万元,比上年增长26.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5740万元,比上年增长6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55250万元,比上年增长50.79%。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8.7%、32.9%、58.4%。 2011年,全县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7个,实现建筑业产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2.68%,建筑业实现营业利润3804万元,比上年增长53.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789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59%。通过制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开发行为,推动了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62.62万平方米,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8%。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在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的作用下,趋于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公路客运量51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000万人/公里。全县运营汽车拥有量6720辆,其中货车6459辆,客车261辆。邮政业务总量918.4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018万元。年末住宅电话22719户,其中城市电话12454户,乡村电话1026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8261户。 六、国内贸易 受中央和区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德胜商贸物流功能区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26.7%,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58.6亿元,同比增长26.9%,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236元,同比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58.6亿元,同比增长26.7%,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5899.7万元,同比增长28.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410.6万元,同比增长10.6%,股份制经济零售额33.2亿元,同比增长28.3%,私营经济零售额23.6亿元,同比增长26.8%;个体经济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7.3%。汽车销售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9亿元,同比增长2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7%。汽车销售企业达到88家,其中4S店47家,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43家,续建汽车4S店1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