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徐州市贾汪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5-02来源:徐州市贾汪区统计局 点击: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融入主城区,建设新贾汪”为主题,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抓好“三重一大”项目建设,综合实力、产业层次、城乡面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区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42亿元,分别增长2.0%、15.7%和13.7%。全区人均GDP396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629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3:54.4:37.3调整为7.9:54.3:37.8。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13.56亿元,增长14.0%,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个体经营户21248户,比上年增加1231户;私营企业2616家,比上年增加137家;注册资(本)金98.82亿元,增长31.6%;个体私营从业人员7.37万人。永兴家具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荣获“徐州市名牌产品”称号。 小康建设成效显着。至2011年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除R&D占GDP比重与目标值略有差距外,其余24个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其中五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贾汪以区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提高。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90亿元,增长20.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7.94万亩。其中,粮食面积59.61万亩,单产394公斤/亩,总产量23.51万吨;油料产量0.19万吨,增长14.9%;棉花产量0.12万吨,增长13.2%;水果产量9.05万吨,增长9.4%;肉类产量2.32万吨,增长14.0%。年内,全区生猪出栏量18.30万头,家禽出栏量391.35万羽,分别增长20.4%和32.9%。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11年,全区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到28.5万亩,比重提高到60%;新增设施农业1.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扩大到9.7万亩;全区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9个,认定面积2000公顷。大洞山万亩石榴园成为全国三大石榴园之一,获得“贾汪大洞山石榴”地理标志认证。紫庄、耿集草莓园和汴塘葡萄园、塔山杭椒种植园成为设施农业新亮点。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继马庄村、大李庄村和湖里村之后,青山泉村、唐庄村、建平村和荒里村被授予“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年内,新增大路村、关口村、杏沃村、铙钹村等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11年,全区18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8.37亿元,增长53.6%;实现销售收入455.94亿元、利税总额49.43亿元、利润29.79亿元,分别增长44.0%、62.2%和88.9%。工业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98.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2011年,全区9家纳税额超千万元企业累计纳税4.3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23.2%。其中,阚山电厂、中联水泥双双突破亿元大关,纳税额合计2.67亿元。年内,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冶金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完成总产值20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1.72亿元,增长15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46%,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实现新突破。2011年,江苏徐州(贾汪)工业园区实现业务总收入96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9亿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3830万美元,完成自营出口额7260万美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2亿元,基础配套能力和发展空间得到不断增强。年内,园区已入驻各类工商企业230余家,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及配套件、橡塑制品、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年末,共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占全园区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35亿元,增长13.8%。建筑业实现税收2.25亿元,增长55.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7亿元,其中省外完成产值3.48亿元。实现工程结算收入5.68亿元,增长45.3%。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8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5.1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7.7%和18.2%。房屋竣工面积101.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85万平方米,厂房及建筑物64.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14亿元,增长34.6%。其中:第一产业3.66亿元,第二产业108.69亿元,第三产业37.79亿元,分别增长62.9%、25.1%和68.4%。年内,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86.38亿元。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其中:龙山水泥二期完成投资10.20亿元、东方热电二期4.02亿元、捷达纸业4.36亿元、宝丰特钢8.76亿元等。 房地产持续较快发展。2011年,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8.15亿元,增长20.8%;实现税收收入7535万元,增长22.1%。年内,17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施工面积103.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1.06万平方米,销售额5.45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服务业实现税收合计3.4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1.85亿元,占全区服务业税收的54.3%。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百大购物中心扩建、同乐商业广场等项目奠基,龙栖、天智、花都三家星级酒店主体完工。 对外经济较快发展。年内,全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316万美元,增长90.8%。其中出口10798万美元,增长19.5%。协议利用外资13538万美元,增长46.2%;实际到帐注册外资7336万美元,增长44.6%。全区招商引资新签约10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60个,已开工项目79个,竣工项目20个。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区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11.76亿元,增长15.4%。年末,辖区公路线路总里程872.3公里,一、二、三级公路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6公里。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59辆,行驶里程643万公里,全社会客运量69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7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