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阳市罗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4-24来源:德阳市罗江县统计局 点击:
罗江县统计局 2012年3月10日 2011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物价上扬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背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在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4.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11.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8.1%,即GDP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7:57.2:18.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79.5%和13.9%。GDP的增长仍然是工业的拉动力最大,工业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达到76.01%,即GDP增长15.6%中11.86个百分点是由工业贡献的。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46亿元,占GDP比重62.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民营经济比上年增长18.1%,高于GDP年增速2.5个百分点。年末,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7532户,比上年减少28户;私营企业856户,比上年增加93户。个体工商户登记从业人员1.01万人,与上年持平;私营企业登记从业人员0.92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8.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6.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为13.2万人,比上年下降0.8%。农民工中外出农民工达5万人。 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1097万元,比上年增加4776元,增长29.3%;其中税收收入15944万元,增加4192万元,增长35.7%。 二、农业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6855公顷,与上年持平。耕地保有量245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391公顷。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665公顷,比上年减少32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115公顷,增加812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9公顷,减少32公顷;蔬菜面积3912公顷,减少46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加0.14万吨,增产0.8%。其中,夏粮产量1.93万吨,减产17.2%;秋粮产量11.7万吨,增产4.2%;稻谷产量9.31万吨,增产2.65%。 全年油料产量3.13万吨,增产9.4%。糖料产量0.13万吨,下降92.0%。蔬菜产量11.76万吨,减产6.7%。水果产量4.78万吨,增产2.1%。 全年肉类总产量4.64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2.58万吨,下降2.6%;牛肉产量0.15万吨,增长0.6%;羊肉产量0.01万吨,与上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24.17万头,增长3.7%;生猪出栏40.8万头,下降2.4%;出栏小家禽779万只,增长0.8%。禽蛋产量0.85万吨,增长6.25%。牛奶产量0.03万吨,增长1.56%。 全年水产品产量1万吨,比上年下降13.8%。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11万公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5.2%。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比上年上升1.16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新造林7025亩,其中8个镇成片发展核桃主导产业3400亩;实施核桃技改1000亩;补植补造5200亩,林木抚育3.2万亩,封山育林1.23万亩;义务植树55万株;新植调元枣600余亩;发展以巨桉、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2000余亩;落实森林资源管护8.67万亩;天保工程幼林补植400余亩,抚育1500亩;退耕还林通过国家年度阶段验收。全县新增林下养殖专合社7家,年产值20万元以上的种植、养殖场达135个;培育亦农亦游生态农家乐6家,新增从业人员40人。林业安全生产,森林火灾损失率为0,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3‰,查处涉林案件24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36.87%。 新增和恢复蓄引提能力151万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2.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15万亩;新增和硬化乡村机耕道56公里。培训农民工2.8万人次;输出劳动力5.2万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17个。新发展优质水果7200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3个,适度规模养殖达2445户,新村聚居点7处。兑现各种惠农政策386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5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85万元、油菜补贴184万元、水稻小麦良种补贴37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90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472万元。优质杂交油菜、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56万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生产基地1.76万亩,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1.8万亩;实施水稻、油菜高产创建工程各1万余亩。渠系整治245公里,新增年节水能力336万立方米,改造末级渠系30公里,整治山坪塘149口,改善灌溉面积0.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亩;实施土地整理3.5万亩,新增土地3727亩,改造中低产田4000亩,新建和硬化乡村机耕道56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新建居民小区及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处。 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3家,入社农户5460户,带动农户11600户。其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全国环保绿色养殖示范合作社各1个;新增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带动”先进单位2个;新增市级示范社5个;新增市级优秀社1个。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97个;培训庄稼医生30人,改建和新建庄稼医院54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7个。供销社系统出售农业生产资料2.48万吨。改造县级具有储存、交易、分拣、集散、初加工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市场)1个(辖分拣场2个);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公司1个;标准、规范化的镇回收站16个;村级(社区)固定回收点97个。签订罗江特色农产品销售合同8份,合同交易额884万元;展团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1个企业参评的39个产品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销售罗江农产品200万公斤,年进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数量1.08万吨,保鲜库年储存农产品达到0.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上工业企业达到78家,比年初增加9户。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5亿元,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27.1%;主营业务收入101.6亿元,增长45.4%;利润总额1.27亿元,下降16.6%;利税总额3.56亿元,增长4.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4%;私营企业增长77.8%。轻工业增长64.0%,重工业增长67.6%。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2.9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70.6%;主营业务收入72.27亿元,增长73.6%;利润总额2.01亿元,增长69.8%;利税总额3.65亿元,增长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