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海北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4-15来源:海北州统计局 点击:
2011年,州委、州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四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全州“23455”的战略定位,积极应对物价居高不下、金融政策趋紧等严峻挑战,着力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州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实现了健康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取得“十二五”开门红,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总体表现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牧业生产稳定,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场物价稳定,民生持续改善,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一、经济总量 2011年,在全州各项“促增长”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州经济总量实现健康发展、跨越发展,全年“促增长”目标顺利实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1.8%,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6和8.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32.1%,其中:工业增加值34.96亿元、增长43.1%;第三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7%、74.4%和20.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6.2和4.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1:50.4:30.5转变为15.2:59:25.8。全州人均GDP达27393元,增加8035元,增长20.6%。 二、农牧业 2011年,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转变,现代农牧业进程加快,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和0.3个百分点。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23万亩,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粮食19.66万亩,增长6.55%;油菜43.07万亩,增长1.43%。粮油草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23.4:53.8:21.9:0.9调整为24.5:53.7:20.8:1。在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投入加大、订单农业种植面积扩大和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有利条件下,全州粮油亩产分别达到231公斤和107公斤,分别增加6公斤和14公斤,增长2.7%和15.1%;粮食总产4.54万吨、增长9.3%;油料总产4.61万吨、增长16.8%。 截止2011年底,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35.55万头(只),其中:羊280.76万(只),占全州存栏各类牲畜的83.7%;牛50.52万头,占15%;其它牲畜4.27万头(只),占1.3%。全州繁活各类仔畜167.68万头(只),增加2.36万头(只),繁活率由上年的85.32%提高到85.89%,提高0.57个百分点;成幼畜损亡4.84万头(只),同比减少0.09万头(只),损亡率由1.47%下降到1.44%,下降0.03个百分点;总增牲畜162.84万头(只),总增率为48.52%,提高0.66个百分点;牲畜出栏168.52万头(只),出栏率由上年的49.24%提高到50.22%,提高0.98个百分点;牲畜出售152.31万头(只),商品率由上年的44.48%提高到45.39%,提高0.91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我州坚持把四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坚持抓项目促转型、抓协调增效益,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1%,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33.5%提升到44.9%,上升11.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3.19亿元、增长45%,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1.1和26个百分点。 全州四个工业发展区新入驻企业22家,集中发展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61.6%,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11年,全州共有11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2亿元、下降9.4%,实现建筑业营业收入1.62亿元。2011年,全州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10.3%,拉动GDP增长1.7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07%,占GDP比重达1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投资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1和0.7个百分点,其中:州县属投资51.21亿元、增长34.1%。在州县属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6.79亿元、增长16.8%,第二产业24.29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20.13亿元、增长62.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投资增速2.6、11.2和20.3个百分点。 全州用于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教育事业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5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0.74亿元、增长1.2倍。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达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小城镇建设投资30.05亿元、增长137.2%;住宅投资8.32亿元、增长67.3%,拉动投资增长8.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内外资到位资金16.82亿元,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分别增长17.1%和10.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亿元、增长18.1%,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和1.1个百分点。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9.67亿元、增长18.4%,农村牧区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6.3%;按经济类型统计:国有集体经济1.7亿元、增长28.4%,非公有制经济9.53亿元、增长16.5%,占零售额的比重达84.9%,拉动消费品增速14.2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0.25亿元和9亿元,分别增长11.2%、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3亿元和1.67亿元,分别增长87.4%、18.4%。 六、物价总水平稳定 在州委、州政府实施临时物价调控干预措施推动下,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省定调查县海晏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6,排在全省10个调查市县中第10位,低于全国105.4、全省106.1的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水平。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旅客周转量27502万人公里、增长9%;公路货运量593万吨、增长9%,货运周转量236606万吨公里、增长9%。 全年完成邮电业营业收入16301万元、增长14.9%。其中:电信3854万元、增长9.4%,移动9024万元、增长14.5%,邮政928万元、增长15.3%,联通2476万元、增长26.8%,铁通19万元、下降9.5%。移动电话用户25.48万户、增长41%,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51万户、增长15.2%,宽带用户1.14万户、增长30.5% 2011年旅游总人数282万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3.77亿元、增长3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74.3%,高出上年增速2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0.43亿元、增长135.8%,营业税1.73亿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0.12亿元、增长44.3%,城市建设维护费0.24亿元、增长40%,增值税0.34亿元、增长19.4%。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84亿元,增长50.3%。涉及民生的支出较快增长,其中:住房保障支出8.79亿元、增长312%,节能环保支出2.33亿元、增长16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亿元、增长74.2%,农林水事务支出7.28亿元、增长59.3%,医疗卫生支出3.18亿元、增长26.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44亿元、增长10.7%,教育支出6.55亿元、增长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