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衡阳市珠晖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4-28来源:衡阳市珠晖区统计局 点击:
珠晖区统计局 2012年4月24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发展的重要取向,把抓项目和重城管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把惠民生和保稳定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核算,2011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可比价增速,下同),增速居全市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增长3.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16亿元,增长17.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2%,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17亿元,增长12.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8.4%,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区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5.0:62.3:32.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45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失业再就业人数354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人。全年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8班次,培训人员5305人,其中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度培训1205人,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400人,移民实用技术与就业技能培训400人。 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6起,上升11.9%;死亡10人,下降33.3%;重伤66人,上升17.9%;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下降0.1个百分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5起,与上年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4;直接经济损失87.3万元,同比上升85.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生产要素供应日趋紧张;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农业产量方面,粮食总产量为32361吨,同比增长3.2%;油菜籽产量为2055吨,同比增长8.67%;蔬菜总产量为152823吨,同比增长8.9%。瓜果总产量为22410吨,同比增长5.31%。畜牧水产业方面,出栏肉猪23.25万头;出栏牛0.03万头;出栏羊0.11万头;出笼家禽60万羽;水产品3737吨。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区新增农业企业7个,总数27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农业加工企业14家;建成农产品基地6个,扩建蔬菜基地10000亩,建成无公害种植面积3.2万亩;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总数22个,增长57%,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260人,增长25.5%。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1680万千瓦,增长2.3%。新建和改建各类水利工程1600余处。湘江茶山防洪堤、新华防洪堤、耒水白鹭湖段防洪堤、红卫水库加固、蔡家河小流域治理、蜈蚣桥机埠、湖东寺机埠等维修改造等一系列农田水利项目相继完工,累计投入资金4500万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投入资金260万元,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2个;新建农村沼气池20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0台,添置垃圾围20个,垃圾桶20个,完成庭院绿化20户,栽种树木2万余株,全面改善了农村环境。投入资金40.25万元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5个;投入资金270万元建成通村水泥(沥青)公路11公里,改造农村渡口码头2个,新建农家书屋35个。解决了3708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个,改造农村危房90套。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个,其中新增9个,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16亿元,增长18.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9%,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90亿元,增长50.4%;利税7.22亿元,增长28%;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融合,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9.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9个,期末从业人员数为44612人,完成总产值192.5亿元,增长44.7%;增加值40.38亿元,增长1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60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34亿元,增长36.52%。“项目建设年”成效明显,全区50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159个,净增新开工项目112个。全年在建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29.27亿元。 工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70亿元。其中采矿业投资1.90亿元,制造业投资28.8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5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0.32亿元,增长46.97%。 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26亿元。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17189平方米。 五、商贸、旅游和招商引资 社会消费繁荣活跃。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0亿元,增长22.3%,全年新增商贸业单位36个,限额以上商贸单位达54个。 旅游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增长19.15%;接待国内外游客162万人次,增长8.29%。年末全区共有等级旅游区(点)4个。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共引进各类招商项目138个,同比增长18.72%,总金额43.22亿元,同比增长26.5%。“第五届湘商大会”签约3个重大项目,其中力丰物流、丽波国际酒店等2个项目落地施工。全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70万美元,增长22.5%;实际引进内资23.48亿元。 六、财政 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42亿元,增长25.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17.2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3.5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2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81亿元,增长19.6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56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1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797万元;教育支出11128万元。 七、各项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81.9亿元,增加值63.7亿元。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按新标准),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201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和高新技术产品4个,争取省科学技术计划2项,市科学技术计划11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个。专利申请量153件,授权专利96件。签订技术合同11个,国家、省市支持全区各企业科研经费合计金额420万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