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09来源: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三年翻一番、五年新突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9.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6.4和1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4:46:52.7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5%,比上年上涨4.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12.2%、3.7%、2.1%、3.3%和2.9%;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2.8%、0.2%和0.8%。2011年全年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12.9%,比上年上涨12.9%。 全年建成2个大型蔬菜配送中心和423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全年物价涨幅始终低于全国(105.4%)和全疆平均水平(105.9%)。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6%。 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1年末,全市牲畜存栏数81.6万头(只),增长1.7%。其中,生猪存栏数11.55万头,增长14.2%;活羊存栏数58.6万只,下降0.3%。家禽年末存栏数181.38万只,下降10.4%。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大幅压缩,下降14.2%。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35.02万千瓦,增长1.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12万吨,下降4.6%。 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农业节水技术推广1.35万亩,新建续建农村公路306.22公里,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投入13.6亿元,加快甘泉堡等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三一西北重工、陕汽重卡等41个重点工业项目。争取工业专项扶持资金2.08亿元,重点扶持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全市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14.5%。地方工业拉动作用增强。全年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6%。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3)。 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2.3%,比上年下降17.5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为52.7%,总资产贡献率为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1.73亿元,增长6.7%;实现利润149.96亿元,下降14.1%。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施工面积2298.2万平方米,增长30.2%;竣工面积575.65万平方米,下降13.7%。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1.17万元,比上年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1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含跨地州项目)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分城乡看,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2.03亿元,增长25.9%;农村非农户投资12.97亿元,增长1.58倍。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2.54亿元,下降55.5%;第二产业投资235.84亿元,增长23.6%,其中工业投资230.4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投资396.62亿元,增长31.2%。 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8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51.22亿元,增长26.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13.87亿元,增长15.4%,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60.37亿元,下降0.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全市131项重点建设(支持)项目已开工115项,完成投资26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1.5%。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5.57亿元,增长34.3%;商品房施工面积1789.14万平方米,增长14.8%;竣工面积306.06万平方米,增长23.8%;商品房销售面积464.09万平方米,增长9.5%;商品房销售额242.28亿元,增长2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70.68亿元,增长23.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32亿元,增长29.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2%。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5%;书报杂志类增长38.9%;日用品类增长3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9.8%;通讯器材类增长9.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1%;金银珠宝类增长69.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3.9%。汽车类零售额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及“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稳步推进。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出口67亿美元,增长49%;进口23亿美元,增长49.7%,实现贸易顺差44亿美元。 2011年,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51个,引入外省到位资金266.3亿元,增长26.9%。新批外商投资26家、境外投资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5%。首届博览会我市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贸易合同138个,签约总金额861.6亿元。 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14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6%,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9.6万人次,增长49.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增长87.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亿元,增长79.2%。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货运周转量28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其中,铁路74.72亿吨公里,增长5.5%;公路203.93亿吨公里,增长10.7%;民航4.05亿吨公里,增长1.12倍。 全年客运周转量370.4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8.9%,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30.54亿人公里,增长27.2%;公路旅客周转量64.2亿人公里,增长9.5%,民航旅客周转量275.75亿人公里,增长1.66倍。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3亿元,增长9.6%;电信业务收入48.04亿元,增长14.1%。201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40.04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5.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2.0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8.44万户;互联网用户251.5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5.28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