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上海市宝山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03来源:上海市宝山区统计局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社会事业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增加值745.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27.9%;第二产业增加值327.6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15.15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比0.4:43.9:55.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9%上升到52.5%。 全年工商登记新设立的企业7069户,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6户,下降20.7%;外商投资企业81户,增长55.8%;私营企业6942户,增长14.9%。新设立个体工商户3899户,增长20.3%。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5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区地方财政收入85.52亿元,增长21.4%。其中,增值税10.61亿元,增长12.7%;营业税28.33亿元,增长26.3%;企业所得税10.49亿元,增长4.9%;个人所得税4.11亿元,增长27.4%。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地方财政支出130.94亿元,增长14.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0亿元,增长9.9%;公共安全支出9.48亿元,增长8.6%;教育支出25.70亿元,增长3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2亿元,增长13.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37亿元,增长17.0%。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见图2)。其中,基础建设投资6.09亿元,下降31.7%。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36.95亿元,下降10.3%;第三产业投资330.30亿元,增长31.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52.23亿元,占14.2%;集体经济投资14.94亿元,占4.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21.89亿元,占6.0%;私营经济投资80.96亿元,占22.0%。 二、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种植业产值4.24亿元,增长42.6%;林业产值0.46亿元,增长9.8%;畜牧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9.1%;渔业产值0.10亿元,下降46.1%(见表1)。 大力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发展水平。至年末,全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农场51个,规模经营面积3.3万亩,吸纳本地农民就业2135人,粮食生产全部实现集体规模经营。“宝农34”大米三次蝉联上海优质稻米评比金奖。至年末,全区2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上海田仔蔬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市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全区农机总动力(不含排灌机械)达到2.24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工业总产值1334.40亿元,增长13.3%,工业销售产值1334.83亿元,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09.37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五大行业实现销售产值771.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3.83,比上年提高6.8个点。 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业总产值完成25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8%。 工业园区集聚效益进一步提升。至年末,宝山工业园区和月杨工业园区两个市级工业园区有投产工业企业398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工业园区销售产值占全区产值比重为32.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投产企业单位土地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04.3万元/亩,增长12.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区域内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5.42亿元,增长8.4%,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368.35亿元,增长1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52万平方米,增长2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5万平方米,下降3.2%。 四、批发、零售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新型业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06亿元,增长15.6%(见图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7.55亿元,增长15.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51亿元,增长13.3%。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实现零售额22.52亿元,增长90.2%。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381.29亿元,增长15.0%。市场成交额511.88亿元,增长16.1%。 旅游产业实现新发展。年内成功举办“2011首届上海樱花节”、“2011美兰湖音乐节·音乐美兰湖”、“2011上海国际钢雕艺术节”等活动。全年13个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471.7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495.09万元,比上年增长97.3%。37家主要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增长2.7%。全区32家旅行社组团出游25.27万人次;接待16.9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62亿元,增长8.9%。 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推进居住社区公交配套,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年内新辟公交线路5条,调整公交线路10条,延长运营时间线路4条,新建公交候车亭60个,设置760根新型立杆式公交站牌,新建3个公交终点站。至年末,区域性出租车企业2家,运行车辆670辆,其中620辆出租车实施“油改气”工程,从业人员1424人。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3506户,运输车辆2.90万辆,总吨位29.33万吨。 至年末,全区有邮政支局21个,邮政所39个。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75亿元,比上年下降31.6%,发送函件1.03亿件,国内特快专递53.22万件,国际特快专递0.93万件,报刊累计订销1.50亿份。 六、金融业 金融业较快发展。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至年末,全区有银行20家,年内新增村镇银行1家;本外币存款余额1986.00亿元,比年初新增124.96亿元,增长6.7%;贷款余额960.77亿元,比年初新增108.00亿元,增长12.7%(见表2)。有小额贷款公司9家,年末贷款余额7.59亿元,比年初增长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