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州市宁津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03来源:德州市宁津县统计局 点击:
2008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应对挑战,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平稳的增长轨道运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53亿元,按可比价格(下同)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99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2亿元,增长19%。人均生产总值23345元,增长12.7%。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4.5:52.5:33,与去年相比一产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4.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0%,贡献率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保持蓬勃发展。08年末个体私营户数达到6900户、从业人员2.67万人、注册资金19.29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82亿元,增长10.7%,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68.4%。以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私营企业发展到762户,从业人员1.27万人,注册资金17.7亿元,上交税金1.02亿元。全县形成了家具制造、五金机械、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产业集群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总产值20.9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0.83亿元,增长20.9%;牧业产值10.08亿元,增长11.4%;渔业产值0.62亿元,增长1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1亿元,增长7.5%。 农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增产增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753公顷,总产达40.74万吨。我县大力推进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范提高东崔蔬菜市场,成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6330公顷,总产13.12万吨。2008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19791公顷,总产2.9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502公顷,总产2165吨;水果产量1.35万吨。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全县上下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发展绿化经济,荒地造林面积274公顷,四旁植树2400万株,成林抚育面积8756公顷。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畜牧养殖业是宁津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2008年全县肉类产量达到23146吨,同比增长2.1%;禽蛋产量达到15954吨,同比增长5.3%;牛奶产量达到3411吨,同比增长5.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县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农业用电量8299万千瓦时;行政村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率均达到100%;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2180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75万千瓦特,增长10.1%。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发展到331处,比上年增加56处,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15.2亿元,同比增长40.04%;实现工业增加值55.2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县工业用电量3.99亿千瓦时,下降3.7%。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18.61亿元,增长30.4%;实现利税总额21.96亿元,增长17.4%;利润总额13.35亿元,增长11.1%;税金总额8.61亿元,增长31.6%;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5.88%,增长27.1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4.68%,同比增长3.3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8万元/人,比去年增长26.57%。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14.03亿元,同比增长39.67%;产品销售率达到99.41%。 “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的理念向纵深延伸。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申请专利74件,新增山东名牌产品2个,省着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9家企业新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节能降耗实现重大突破,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为63.43吨标准煤,下降11.99%;万元GDP能耗为0.9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54%,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1.52吨,同比下降30.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 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有力,投资结构趋于合理,结构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8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0.83亿元,增长25%;农村投资完成5.44亿元,增长25.6%;房地产投资2.53亿元,增长68.2%;在建项目中,服务业投资项目3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投资17.46亿元,同比增长44.2%。 建筑企业运行良好。全县五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14家,完成施工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员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 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68.2%。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5.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4%,其中住宅29.88万平方米,增长64.5%。房屋新开工面积13.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面积7.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7.39万平方米,增长23.9%。商品房销售额12238万元,增长35.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0801万元,同比增长28.2%。 五、经济贸易 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大力开拓城乡市场,积极推进流通方式转变,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为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盐百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1亿元,同比增长24.3%。全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达到120个,比上年增加50个,实现零售额10.89亿元,同比增长39.1%。。 对外经贸实现平稳增长。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3家。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6091.7万美元,其中:进口652万美元,增长36.7%;出口5539万美元,同比增长8.8%,其中:机械制造类2619.4万美元,增长34.5%;纺织品类296.8万美元,下降68%;家俱类746.万美元,增长17%;农副产品类764万美元,增长45.8%;工艺品类95.6万美元,下降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