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16来源:德州市统计局 点击:
德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 (2012年3月14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继承创新、跨越发展为主基调,以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为奋斗目标,以建设幸福德州为新追求,全力推进思想大解放、项目大建设、全民大创业、对外大开放、民生大改善、作风大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5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059.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661.3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7:54.3:33.0调整为11.8:54.3:33.9。 图12006-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2%,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2.6%、3.5%、3.3%、2.4%、1.6%、0.5%、0.3%和3.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升5.3%。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9.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 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12处;完成各类就业培训8.1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低于3.8%的控制目标。全市在岗职工38.5万人,城镇新增再就业人员7.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 全市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14.41万户、56.74万人和622.7亿元,分别增长14.0%、14.1%和26.0%。民营经济总收入达到6500.41亿元,增长24.6%,上缴税金81.15亿元,增长24.3%。 二、农林牧渔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75.85亿元,增长2.4%(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51.06亿元,增长0.6%;林业产值11.43亿元,增长6.79%;牧业产值180.79亿元,增长4.63%;渔业产值11.90亿元,增长3.79%。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76.41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380.2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53.4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6.53万亩。 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35.0万吨,增长4.4%,棉花产量14.31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450.2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市肉类产量65.65万吨,增长10.7%,生猪年末存栏369.96万头,增长11.4,羊年末存栏185.64万只,增长0.2%。 全市造林面积2.6万公顷;植树6949万株。年末实有林木折实面积31.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0.5%。 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1万公顷,同比增长27.1%;水产品产量8.9万吨,增长9.9%。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62.69万千瓦,增长4.6%。其中,排灌动力机械302万千瓦,拖拉机25.33万台,联合收割机23222台。农村用电量7.83亿千瓦时,塑料薄膜使用量2.5万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14.0万吨。村村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汽车村庄5755个,通自来水村庄504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6家,实现增加值1001.35亿元,增长15.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1%。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44.74亿元,增长16.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89.72亿元,增长34.3%;实现利税596.45亿元,增长33.8%;实现利润327.82亿元,增长34.9%。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4家,实现利税过亿元的企业69家。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059.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5%。 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197家,完成总产值157.5亿元,增长21.2%。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28.4亿元,增长23.2%;完成安装工程产值22.6亿元,增长1.8%;全年签订合同额217.8亿元,增长22.8%,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55.4亿元,增长20.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48.1万平方米,增长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3.66亿元,增长23.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5.26亿元,增长19.7%;第二产业投资637.47亿元,增长20.5%,其中工业投资618.46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投资490.93亿元,增长35.6%。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5:57.9:40.6调整为2.2:55.2:42.6。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22.4亿元,增长30.4%;技术改造投资370.2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72个,完成投资414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96.8亿元。 图2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速 图3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占比情况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7.64亿元,增长30.4%。住宅投资95.88亿元,增长38.8%,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26.27亿元,增长71.3%。商品房施工面积1357.46万平方米,增长31.5%。商品房销售面积450.12万平方米,增长13.4%。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7.5亿元,增长17.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9.6亿元,增长15.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87.9亿元,增长20.8%。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72.8亿元,增长19.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9亿元,增长32.1%。全市私营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4.8亿元,增长27.8%。其中,个体经营实现零售额42.7亿元,增长34.5%。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1607家,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贸流通市场113处,全市亿元市场贸易成交额1208亿元,增长5.0%。 图42006-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6.86亿美元,增长38.0%。其中,出口17.47亿美元,增长30.8%;进口9.39亿美元,增长53.8%。全市外派劳务人员377人,增长45.6%。实际利用外资1.90亿美元,增长60.7%。 图52006-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实有公路通车里程3909.5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公路密度为201.11公里/百平方公里。134个乡镇319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客运量10853万人,增长8.5%,客运周转量599396万人/公里,增长5.2%;货运量15707万吨,货运周转量327087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9.8%和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