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10来源:未知 点击:
2010年,在乌拉盖管理区党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乌拉盖管理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63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4%,由全盟末位提升至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84万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85058万元,同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30195万元,同比增长34.4%。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14.9:72.4:12.7演进为10.6:76.9:12.5。人均GDP达10.88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二、农牧业 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2010年,管理区农林牧渔业共计实现产值44947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01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万亩。据测算,粮食总产量69362吨,同比增长20.7%,其中:小麦产量51347吨,同比增长21.4%。油料产量8007吨,同比增长38.0%。年末大小畜存栏总头数由2009年的329409头只下降到289664头只,其中:牛21314头,羊268350只。全年出栏生猪3482头;出栏牛13877头,;出栏羊307432只。肉类总产量达7580吨,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45058万元,同比增长4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0458万元,增长52.6%。 工业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8%,拉动经济增长46.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亿元。期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12万平方米,增长31.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5万平方米,增长8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基本稳定。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5个,新开工项目53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100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663万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73488万元;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28857万元。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872万元,增长19.5%,分地域看,城镇和乡村零售额分别为26497万元、4375万元,分别增长19.6%和62.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7万元,增长13.3%;零售业零售额25178万元,增长18.5%;住宿业429万元,增长15.0%;餐饮业5248万元,增长25.2%。“家电下乡”政策成效显着,“家电下乡”全年累计销售家电1132件,销售金额216.17万元,发放补贴资金27.47万元,补贴率93.4%。 六、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累计引进盟外国内资金11.25亿元。 旅游市场逐渐升温。2010年全年管理区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400万元,同比增长38.1%,旅游人数达18.6万人次,同比增长23.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货物周转量为12496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2倍,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123130万吨公里,占全部货运周转量的98.5%。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71万元,增长134.2%;电信移动业务总量为2250万元,增长24.1%。截止2010年末,管理区各种电话用户已达2.9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200余户;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8万余户。电话普及率达132部/百人(含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1300余户,净增800余户。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2010年管理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8亿元,增长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2.7万元,增长155%。财政总支出4.4亿元,比上年增长83.3%,其中: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达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8%。 金融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乌拉盖管理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64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06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91万元。 九、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有各类学校4所,其中:普通中学1所,普通小学2所,民族综合学校1所。各类学校共有学生2361人,教师16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85.6%。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末,管理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正在建设当中。年末有线电视累计入户470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全管理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个,床位73张;卫生技术人员98人,其中,医生39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工作人员8人,全年累计防疫925人次。 十一、人口与就业 人口持续增长。年内管理区共计出生人口233人,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人口60人,人口死亡率为2.6‰;人口自然增长率7.6‰,年末总人口达23263人。 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管理区城乡从业人员达3280人,同比增长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125人;集体企业在岗职工人数15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40人。年内城镇失业人员安置就业46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收入保持增长,消费水平进一步改善。2010年,管理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044万元,增长27.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232元,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9元,增长1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226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42元,增长11.9%。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398元,增长18.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2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0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4306人,参合率90%。农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20人。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40人,其中:城镇1036人,农村90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59万元,同比增加77.9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54元,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助1300元,同比分别增加了74元和500元。现有社会福利机构1家,总床位数40张,共收养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