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怀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13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点击:
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坚持“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增长,强基础、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7.36亿元,增长14.1%,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2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642元,增长12.9%。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4.4:42.8:42.8调整为14.8:44.8:40.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57.4%和38.7%。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1.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15.9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8.09亿元,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改革稳步推进。市“百纺五副”等7家商贸企业改制进入扫尾阶段;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大小电网成功合并。“省管县”财政改革进展顺利,市级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县、乡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市水务投正式组建运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逐步拓宽,土地流转新机制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民生进一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6.8%。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70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085户,建成农家书屋633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8.73万人。完成7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新增廉租住房4286套。全市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60.2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3.8%。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1.2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0.19万公顷,增长2.2%;油料种植面积10.75万公顷,减少2.7%;蔬菜种植面积6.72万公顷,增长5.7%;糖料种植面积0.04万公顷,增长10.8%。粮食产量增长2.4%,棉花产量增长0.5%,油料作物产量增长1.3%,蔬菜产量增长8.2%,烟叶产量增长20.3%。肉类总产量减少1.9%,禽蛋产量增长4.1%,牛奶产量减少34.1%,水产品产量增长0.5%。农业总产值增长4.4%,林业总产值增长7.0%,牧业总产值减少2.1%,渔业总产值减少0.6%。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改造县乡公路101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533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座,新建农村沼气池10018户。新增电信通话自然村33个、移动通话自然村79个、联通通话自然村16个;新增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121个,新建和改造配电网行政村68个。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增加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4家,市级1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0个,增长12.0%;合作社成员99882人,增长14.0%;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11个。 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实施扶贫项目442个,项目覆盖38.88万人次。新增脱贫人口3.6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长15.0%。完成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39919人、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15100人、移民使用技术与就业技能培训5915人、贫困农民帮扶培训1700人。 三、工业 工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33.91亿元,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5%,规模以下增长10.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减少0.1%,集体企业增长22.6%,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30.2%;股份制企业增长24.6%,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增长55.4%,其他类型企业增长26.5%。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采矿业占11.4%,制造业占71.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7.4%。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40.85亿元,增长39.0%;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6%。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初步统计,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84.3%,同比提高81.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6.71亿元,增长29.1%;实现利润总额19.84亿元,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438.97亿元,增长3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51.29亿元,增长35.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207.12亿元,增长34.8%;非国有投资231.85亿元,增长36.9%。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2.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17亿元,增长47.9%;第二产业投资157.95亿元,增长50.9%;第三产业投资235.21亿元,增长32.1%。房地产开发投资57.04亿元,增长27.5%。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4.7%,第二产业投资占39.1%,第三产业投资占56.2%。全市工业投资171.16亿元,增长43.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1%,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8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104.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8%,提高6.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市共有建筑企业89个,签订合同额101.27亿元,建筑业总产值79.44万元。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2.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9.99万平方米。 五、商务和贸易 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74亿元,增长18.1%,增幅居全省第一。从地域来看,城镇完成228.23亿元,增长19.1%;乡村完成46.51亿元,增长13.0%。从业态来看,批发业完成16.93亿元,增长11.7%;零售业完成225.87亿元,增长19.3%;住宿业完成4.44亿元,增长17.7%;餐饮业完成27.5亿元,增长12.3%。 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零售物价指数为1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