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常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17来源:常德市统计局 点击: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真抓实干,奋力前行,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4.7亿元,增长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89.3亿元,增长1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7.2亿元,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8:45.9:35.3调整为16.3:49.1:34.6。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9亿元,增长34.1%;其中税收收入52.6亿元,增长20.1%。财政总支出219.2亿元,增长27.2%,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0亿元,增长25.3%;教育支出32.9亿元,增长17.7%。增速较快的支出项目是住房保障8.3亿元,增长78.7%,医疗卫生20.9亿元,增长56.4%,农林水事务24.3亿元,增长30.2%。 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787.3公里。解决了32.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15129户。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2.0%。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所。城市、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为182元、78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645个。新建城镇廉租住房9553套,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30所。新建改造市城区、县市城区农贸市场19个。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5.5%和105.3%。分类别按提高幅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烟酒及用品类、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12.1%、105.2%、103.2%、102.3%、101.2%、100.9%、100.7%、100.3%。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总量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支撑力不强;居民增收、物价调控、就业社保等方面压力较大;生产要素和环境制约明显;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农业 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1.5千公顷,增长1.6%;棉花种植面积94.2千公顷,增长6.4%;油料种植面积301.9千公顷,增长0.8%;糖料种植面积2.8千公顷,下降4.4%;蔬菜种植面积90.4千公顷,增长2.4%。 全年粮食总产量368万吨,比上年增产3.5%。棉花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产6.5%。油料产量56.1万吨,增产1.7%。蔬菜产量197.2万吨,增产2.8%。水果产量85.3万吨,增产0.4%。茶叶产量1.3万吨,增产2.4%。 ![]() 全年出栏生猪590.6万头,下降3.8%;出栏牛14.8万头,下降2.2%;出栏羊170.3万头,下降4.7%。全年肉类总产量60.6万吨,下降2.6%。水产品产量35.3万吨,增长0.5%。牛奶产量0.9万吨,增长1.3%。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5.29万千瓦,增长4.96%。农村用电量9.35亿千瓦时,增长5.8%。 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09.7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06.4亿元,增长20.6%。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25.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37.0%,比上年提高47.9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6%,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03.4亿元,增长34.0%;实现利润122.3亿元,增长50.6%;亏损企业亏损额4.6亿元,下降11.8%。 ![]() 2011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9.5亿元,增长7.1%。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全面开展以“一竞赛两高潮”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年活动,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711.7亿元,增长35.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5.8亿元,增长39.0%。商品房竣工面积248.2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38.3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241.1万平方米,增长51.3%,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97.2万平方米,下降39.2%。商品房待售面积27.4万平方米,下降6.5%。 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5亿元,增长17.9%。分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4.8亿元,增长17.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7亿元,增长18.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4.6亿元,增长15.1%;零售业零售额447.5亿元,增长18.2%;住宿业零售额8.0亿元,增长17.4%;餐饮业零售额73.4亿元,增长17.0%。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2011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8亿元,增长8.1%。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3亿人,比上年增长3.9%,客运周转量63.9亿人公里,增长7.4%;公路及水路货运量1.0亿吨,增长10.1%,货运周转量180.6亿吨公里,增长25.3%。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16.4万辆,比上年增长21.8%。本年新注册汽车2.9万辆,下降7.0%。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3.2万辆,增长26.3%。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6.8万辆,增长31.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0.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为42.8亿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545.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67.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29.6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3.9万户。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770万人次,增长21.8%。接待国内旅游者1752.5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7.5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3.8亿元,增长28.5%。国内旅游收入101.5亿元,入境旅游收入0.35亿美元。全市星级宾馆46家,旅行社48家。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11年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引进内资项目(含续建项目)438个,实际到资251.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省外境内资金项目227个,实际到资142.9亿元;省内市外资金项目211个,实际到资108.1亿元。共有24家外商投资企业有外资到位,累计到位外资3.1亿美元,增长22.9%。第二产业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力,全年累计到位外资2.8亿美元,占到资总额的91.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合计到位外资0.3亿美元,仅占到资总额的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