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遵义市凤冈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21来源:遵义市凤冈县统计局 点击:
凤冈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提速发展、抢位争先的总基调,努力实现转型跨越、能快则快的总目标,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三化”战略,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市局评估,2011年全县完成本地生产总值26885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612万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49554万元,增长24.4%(工业增加值31613万元,增长20.2%,建筑业增加值17941万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693万元,增长1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1%、21%、55.9%,分别拉动GDP增长2.6、2.3、6.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6:17:47变化为34:18:48,其中一产下降2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86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受特大旱灾影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6032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其中:农业总产值88403万元,下降16%;林业总产值16594万元,同比增长13.9%;牧业总产值52610万元,增长20.4%;渔业总产值893万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880万元,增长95.4%。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成效明显,2011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3571公顷。其中:经济林2231公顷、防护林1170公顷,薪炭林170公顷。年末拥有茶园13426公顷,桑园110公顷。主要林产品有:生漆23吨,五倍籽72吨,棕片150吨,板栗145吨,油桐籽8吨,核桃173吨,银杏260吨,花椒102吨。 畜牧业稳步推进。主要畜产品和牲畜存出栏数如下: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7.9%。大中型拖拉机2075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法计算)6742吨。农村用电量3731万千瓦小时。农药使用量102吨。全县耕地面积26517公顷。其中:水田14525公顷,旱地11992公顷。有效灌溉面积9.24千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6046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794万元,增长43.4%,完成增加值2604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6.4%。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6444万元,实缴税金总额183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4906万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941万元,增长33%。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12万元,下降19.4%.竣工产值3272万元,下降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739万元,同比增长54.4%,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76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4090万元,增长31%;更新改造投资56716万元,增长188.5%;房地产开发6877万元,增长27.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1724万元,同比增长24.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33214平方米,增长90%。其中:住宅面积277606平方米,增长57.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210098平方米,下降15.7%,其中:住宅面积92082平方米,下降4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承载能力增强。年末全县拥有民用车1825辆。其中:营运性客车439辆,货车601辆,其他车辆785辆。全年完成客运量1505万人,客运周转量4364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28万吨,货运周转量11988万吨/公里。全县拥有国道公路33.2公里,省道公路41公里,县级公路187.5公里,乡级公路103.3公里,村级公路1261.7公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县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748万元(含邮政、电信、移动、联通)比上年增长20.1%,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78万元,增长3.1%,电信业务收入9570万元,增长23.5%。年末拥有程控电话40036户,移动电话167400户。 六、商业、贸易业 2011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92373万元,增长20%。按城乡划分,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8765万元,增长23.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3608万元,增长14%。按行业划分,其中批发业8850万元,增长36.3%,零售业70602万元,增长16.9%,住宿业1853万元,增长78%,餐饮业12208万元,增长35.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5162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836万元,增长45.8%。其中:国税1207万元,增长75.9%;地税11882万元,增长37.9%;财政组织收入2747万元。增长76.5%,烟叶税2646万元,增长76.5%。财政支出111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715万元,增长36.2%;公共安全支出4987万元,增长5.1%;教育支出27036万元,增长13.7%;医疗卫生支出12962万元,增长5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33万元,增长38.5%。 金融业务扩大,存贷款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960万元,增长27.9%;各项贷款余额158376万元,增长19.3%。 保险事业稳步推进。全年保险业务总收入3304万元,比上年下降7.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00万元,增长33.5%,人身保险费收入1904万元,下降25%。各种赔款金额2301万元,增长46.8%。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920万元,增长88.5%,人身保险赔付金额1381万元,增长28%。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各类学校187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27所(含教学点16个、民办小学3所),幼儿园35间,其中公办幼儿园3所。年末专任教师总人数3667人。其中:普通中学1713人,职业中学133人,小学1656人,幼儿园165人。在校学生总人数79998人。其中:普通中学33195人,职业中学3029人,小学35198人,幼儿园在园人数8576人。全年考入各类大专院校学生总人数2382人。其中:一本院校256人,二本院校549人,三本院校374人,大专742人,中职报高职354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2.35%。 文化广播事业宣传服务效率增强。年末全县完成专题文艺演出80场,其中公益性10场,经营性70场,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30余次。有放影队放影1028场次,其中公益电影828场,科教、爱教电影200场。县图书馆藏书达6.5万余册,农家书屋74家,19.98万册。2011年有卫星广播接受天线93772套,有38767户能收听到三套以上的调频广播。共拥有有线电视系统用户25902户,广播覆盖率77.3%,电视覆盖率79.4%。 |